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果蠟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果蠟是水果自身分泌的附著于表皮的脂類,對水果的作用是防止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細菌、病毒等)進入水果內(nèi)部和抵御環(huán)境變化給水果造成的傷害。

目前市場上所說的“果蠟”一般是指人工果蠟,將樹膠、蜂蠟、蟲膠等其他天然膠體以有機溶劑制成液態(tài)蠟,用于高級水果和進出口水果的保鮮,可食用。按原料不同可分為蟲膠蠟、棕櫚蠟和動物膠蠟等。

簡介水果表皮天生分泌有果蠟,可以保護果實抵抗病害與環(huán)境變化。

近年來環(huán)境污染愈發(fā)嚴重,農(nóng)藥使用增多,造成水果采摘下來后表面原有的果蠟覆蓋一層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農(nóng)藥殘留物、含鉛物、含硫物等有害物質。所以果商在將水果投入市場之前有的會清洗水果,食用者食用之前一般也會清洗水果甚至削掉果皮。

清洗水果會導致原生果蠟的消失,水果喪失原有的保護屏障,更加容易變質、腐爛。對于追求品質的高檔水果和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轉運的進出口水果來講,這會導致大量的損失,于是人們就在清洗之后人工覆蓋一層類果蠟物質,即人工果蠟。

目前市場上所說的“果蠟”一般就是指的人工果蠟而非天然果蠟,將樹膠、蜂膠、蟲膠等產(chǎn)量充足的天然膠體制成人工果蠟,涂抹于水果表面達到保鮮、美觀的目的。按原料不同可分為蟲膠蠟、棕櫚蠟和動物膠蠟。1

目前市場上蔬果的現(xiàn)狀目前在中國境內(nèi)蔬果市場上的蔬菜水果,在原產(chǎn)地(農(nóng)田)里幾乎沒有不用農(nóng)藥的,出口到日本的蔬果就經(jīng)常被檢出農(nóng)藥超標。而且原產(chǎn)地大多都靠近城市,靠近城市就等于靠近污染源。在柜臺上的蔬果普遍都是經(jīng)過一些簡單處理就放進市場,人們在食用時都必須仔細的清洗和削皮。

當然水果也有剝皮和不剝皮之分,如荔枝、橘子、香蕉就得剝皮,但大多是不需這樣做的?,F(xiàn)在銷量最多的是桔子等水果。1

有害化學物質農(nóng)藥,按其對人體毒害程度可分為:高毒農(nóng)藥、中毒農(nóng)藥、低毒農(nóng)藥、微毒農(nóng)藥和無毒農(nóng)藥;按對植物的滲透性可分為:不可滲透性和可滲透性。毒性越高、滲透性越強,對人的危害也就越大。

化工有毒物質,特別是含有汞、鎘、鉛、鉻等元素具有顯著生物毒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后不易被降解和排除,最終在人體內(nèi)積累,造成慢性中毒。它們隨著工業(yè)廢氣和廢水通過空氣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后在農(nóng)作物的生產(chǎn)過程中附著在蔬果上。1

蟲膠蠟目前市場上的果蠟大多是以蟲膠為原料制取的,故屬于蟲膠蠟。

蟲膠蠟的優(yōu)點是無毒、無污染、涂過的蔬果光亮美觀、保鮮、易溶于水(人們在食用蔬果時容易清洗);缺點是環(huán)境變化太激烈時會泛白(當然不是造成蔬果本身的泛白,而是果蠟層自身泛白,對食用沒任何影響)、光亮持久性不很高,這兩個缺點只是果蠟自身的原因,對蔬果的食用性沒任何影響。

在歐美國家,對光亮度和泛白問題的要求不是很高,在乎更多的是蟲膠果蠟的優(yōu)點。

如果要求蟲膠果蠟不泛白和亮度持久性更高就得加入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為了保持蔬果的無害不建議使用這樣的果蠟,因為那些化學物質不能保證對人體是無害的。當然普通的蟲膠果蠟只要保存和運輸時方式得當是不太可能泛白的。光亮持久性:一般普通的蟲膠果蠟使用后放個10天左右是沒問題的。注明:蟲膠本身不溶于水短經(jīng)過特殊處理后可溶于水。2

棕櫚蠟果蠟和動物膠蠟最初歐美市場上使用的果蠟,大多是屬于棕櫚蠟,后來逐漸被蟲膠蠟所取代,動物膠蠟也是在20世紀末期才有出現(xiàn),但量很少。

這兩種的優(yōu)點是易干燥、有一定保鮮效果、有一定亮度、亮度持久性高、不易泛白,但他們有個致命的缺點是不易溶于水、也不容易加工處理,讓人們很難清洗。再加上原料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它們在市場上并不多見。2

如何去除果蠟這里說的果蠟是人工果蠟,被廣泛用于抑制水分蒸發(fā)、防霉。它是選用天然動、植物蠟作為成膜劑,或者用天然動、植物蠟經(jīng)過乳化調(diào)制制成的。

由于水果在運輸途中有可能受到蟲卵、塵土的污染,建議徹底清洗之后,削皮。如果你吃水果時喜歡連果皮一起吃,那最好將蠟去掉,有兩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做到:把水果放進溫度適中的熱水里,蠟遇熱會融化,但水溫不可過高以免異物滲透進入果皮;把牙膏涂在水果表皮上用作清洗劑,也能把蠟除掉。2

蘋果果蠟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選擇連皮吃蘋果,因為與果肉相比,蘋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其實,蘋果皮上的蠟主要分成以下三種:

一是蘋果表面本身帶有的天然果蠟,這是一種脂類成分,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nóng)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這是無需去除的。

第二種,是一些進口蘋果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蠟,這種“人工果蠟”其實是一種殼聚糖物質,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并無害處,其作用主要用來保鮮,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要去除這層蠟也很簡單,直接用熱水沖洗即可去除。

第三種則是工業(yè)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辨別方法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果皮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物質,就可能是工業(yè)蠟了。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