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氟沙星(nadifloxacin),別名那地沙星,是一種灰白色結(jié)晶固體的化學品?;瘜W名稱 (+/-)-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1H,5H-苯并[i,j]喹嗪--2-羧酸,分子式為C19H21FN2O4 ,分子量為360.37900。那氟沙星為 喹諾酮類抗菌藥,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尋常性痤瘡、毛囊炎、膿皰瘡。
化合物簡介基本信息中文名稱:那地沙星
中文別名:1H,5H-苯并[IJ]喹嗪-2-甲酸,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 (+/-)-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1H,5H-苯并[i,j]喹嗪--2-羧酸; 那氟沙星; (+/-)-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5-甲基-1-氧代-1H,5H-苯并喹嗪-2-甲酸; 9-氟-8-(4-羥基-1-哌啶基)-5-甲基-1-氧-1,5,6,7-四氫吡啶并[3,2,1-ij]喹啉-2-羧酸;
英文名稱:nadifloxacin
英文別名:Nadifloxacin
CAS號:124858-35-1
分子式:C19H21FN2O4
化學結(jié)構(gòu):
分子量:360.37900
精確質(zhì)量:360.14900
PSA:82.77000
LogP:2.372101
物化性質(zhì)外觀與性狀:灰白色結(jié)晶固體
密度:1.46 g/cm3
熔點:245-247oC (dec)
沸點:624.9oC at 760 mmHg
閃點:331.7oC
折射率:1.668
儲存條件:Store in original container in a cool dark place.
蒸汽壓:1.77E-16mmHg at 25°C1
所屬類別化藥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藥 >> 抗細菌藥 >> 喹諾酮類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乳膏。
適應(yīng)癥尋常性痤瘡、毛囊炎、膿皰瘡。2
規(guī)格10g∶0.1g
用法用量本品適量,1日2次,于清潔患處后涂于患部。2
不良反應(yīng)本品不良反應(yīng)較少,少數(shù)病人有皮膚瘙癢、刺激感、潮紅、丘疹、面部發(fā)熱、接觸性皮炎、皮膚干燥,上述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小于1%。2
禁忌1、對本品過敏者;2、不能用于角膜、結(jié)膜3。
注意事項1、為防止出現(xiàn)耐藥菌株,本品在治療痤瘡4周內(nèi),治療毛囊炎1周內(nèi)無效時應(yīng)停用;另外在痤瘡、炎癥性皮疹消失后也應(yīng)停止使用4。
2、本品只限皮膚使用,眼角膜、結(jié)膜請勿使用。2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妊娠及相關(guān)人群用藥的安全性尚未明確4。
兒童用藥未成熟兒、新生兒、嬰兒、幼兒用藥的安全性尚未明確。2
老年用藥尚不明確。
藥物相互作用與已有的新抗菌藥之間未見交叉耐藥性。2
藥物過量尚不明確。
藥理作用那氟沙星為DNA拓撲異構(gòu)酶抑制劑,通過阻礙細菌DNA的復(fù)制而起殺菌作用。
本品對痤瘡丙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及厭氧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抗菌譜廣;對MRSA耐藥和不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同樣抗菌活性;對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的細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與已有的新抗菌藥間未發(fā)現(xiàn)有交叉耐藥性。體內(nèi)試驗顯示,本品對皮下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等細菌的小鼠模型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4
毒理研究遺傳毒性本品組氨酸缺陷型傷寒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回復(fù)突變試驗、CHL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結(jié)果為陰性,小鼠微核試驗結(jié)果為陽性。2
生殖毒性雄鼠于交配前63天至整個交配期,雌鼠于交配前14天至妊娠第7天皮下注射本品劑量達75mg/kg/天,除局部刺激、雄鼠體重增長緩慢和盲腸重量增加外,未見對親代生育力及胎仔存活、內(nèi)臟和骨骼發(fā)育等產(chǎn)生明顯影響。
雌性大鼠妊娠第7-17天皮下注射本品75mg/kg/天,可使胎仔體重減少,胎盤重量減輕,無毒性反應(yīng)劑量為15mg/kg/天。
雌性大鼠在圍產(chǎn)期皮下注射本品劑量達75mg/kg/天,未見對母鼠及子代產(chǎn)生不良影響。2
藥代動力學在健康人背部用本品10g單次涂抹后的最高血漿濃度為1.7ng/ml,半衰期為19.4小時,涂抹本品后48小時,尿中的排泄率為0.09%。本品5g一日2次,連續(xù)7日反復(fù)涂抹后的血漿濃度在第5日以后基本保持不變,最后1次涂抹后的血漿濃度在涂抹后8小時達到最大血漿濃度為4.1ng/ml,半衰期為23.2小時,第7日尿中的排泄率為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