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人造海水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人造海水 (artificial sea water),又稱人工海水,是指為了飼養(yǎng)海產動物,或保存海產動物的器官、組織使之按正常狀態(tài)用的鹽類混合溶液。

簡介由于天然海水的復雜性與不穩(wěn)定性,在實驗室進行某些物理化學測定或者生物培養(yǎng)實驗時,常采用人工配制的海水代替天然海水。人造海水不含懸浮物、有機物和生物物質,它是模擬常量組分(有時也包括營養(yǎng)鹽或特殊需要的其他物質)的濃度,用無機鹽類準確配制的。國外一些水族館常采用Backhaus人造海水配方制備人造海水飼養(yǎng)海產生物。經試驗,這種人造海水已成功飼養(yǎng)了許多魚(但對于水母、珊瑚以及真蛸等無脊椎動物飼養(yǎng)未經試驗)。目前也有些國家采用“人工快速海鹽”配制人造海水,這種人造海水保留了天然海水中的有機物質等于天然海水很相似,可以成功地用語飼養(yǎng)海洋生物1。

主要原理人造海水是接近似于海水的離子組成、滲透壓和pH而配制的,有赫布斯特(Herbst)和范特霍夫(Vant Hoff)等配方。因為海水滲透壓可隨地區(qū)而異(地中海沿岸的滲透壓比日本太平洋沿岸、美國大西洋沿岸的要高),所以人造海水也要根據地區(qū)使用不同的滲透濃度。在制備人造海水時,通常先制成與海水等滲透濃度的NaCl、KCl、CaCl2、MgSO4(MgCl2)溶液,然后再把這些溶液按適當溶量比進行混合,這時如改變混合比,假定去掉某一成分,就可用以研究海水中特定金屬離子的生理作用。

迄今為止,人類發(fā)現海水含有80 多種元素,但含量大于15mg/ L 的元素不過15 種,其中以鈉、鉀、鎂、鈣、氯、硫酸根、碳酸根等離子含量較多,同時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如:P 、N、Si 等和微量元素如:B 、Br 、Mo 、I 等,這些元素以各種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但無論怎樣,依據Marcet 原則:盡管海水的總鹽度,或鹽度是可變的,但主要組分的比值卻幾乎保持恒定。根據這一原則,以海洋化學、化學平衡和電解質理論為指導,根據國際標準海水常量組分,精確計算海水各組分,并運用生物化學的方法添加微量元素和有機營養(yǎng)成分,配制的海水穩(wěn)定、溶解性好,溶解后液體透明,不會出現絮凝物,不出現CaSO4、CaCO3 和Mg (OH)2沉淀,保持pH值在8. 2~8. 3 之間、KH 值在7dkh~10dkh ( degree carbonate hardness) 之間的人造海水。

配制技術人造海水在配制過程中不要采用金屬容器,以后換水時可采用玻璃缸,塑料或非金屬容器。人造海水必須在使用前24—48小時調配好2。

配制人造海水的步驟在海水魚水族箱中放好水源,依據水的數量計算出所需人造海水鹽的數量, 將人造海水鹽直接溶解于水族箱中,然后啟動充氧設備和水質循環(huán)過濾設備,這樣水族箱中的水就變成了人造海水。剛配制的人造海水,水質不穩(wěn)定,水色也比較混濁,應每隔12 小時對水質進行一次測量,通過兌 水或增加海水鹽的方法,將人造海水的比重維持在1.022—1.023。一般 48小時后,水族箱中的水色澄清水質穩(wěn)定。采用水質測試劑,努力將人造海水調整到合理的范圍內。 海水觀賞魚的水族箱中,人造海水的生化過濾系統(tǒng)一般需要15天 到一個月左右,才能正式運轉。因此 海水魚的飼養(yǎng)應該在一個月后才可 進行。海水魚的放養(yǎng)數目應由少漸多,只有當水質的生化過濾系統(tǒng)完全啟動后,海水魚的放養(yǎng)數目才能穩(wěn)定下來。人造海水配制好后,可用一條線將水面位置標出,以方便日后的換水工作。

關鍵技術要求高質量、接近于純天然的人造海水的配制必須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技術:

(1) 由于配制人造海水使用的原料為鈣鹽、鎂鹽、鉀鹽、鈉鹽和硫酸鹽等,這些鹽混合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如鈣與硫酸根易發(fā)生反應產生硫酸鈣沉淀,從而影響海水的組分。因此,要根據這些鹽的特點,制備成穩(wěn)定的、可溶性的無機鹽,就必須嚴格把握這些原料的加工工序,防止產生CaSO4、CaCO3和Mg(OH)2沉淀,從而提高人造海水的品質和檔次。

(2) 天然海水中含有許多微量元素和營養(yǎng)元素,這些元素有很多是陸地巖石的風化產物經大氣和雨水、江河水輸送到海洋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中有些是海洋生物生長和繁殖不可缺少的。如 Fe 元素在海水中通常以Fe2+和Fe3+存在,鐵的存在使海洋生物的顏色更加鮮亮,它不僅是海水水族箱中生物退化的重要觸媒劑,而且也是單細胞蟲黃藻所需要的營養(yǎng)鹽。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含有這些微量元素的物質直接添加到海水中,這會影響海水的透明度和組分。因此,我們基于微量元素來自于巖石風化這一規(guī)律,采用從貝殼、麥飯石、火山灰等天然物質中提取這些微量元素,并且使這些元素在人造海水中以各種離子或離子對的形式存在,使人造海水更接近于天然海水。

(3) 保持人造海水的pH 值在8. 2~8. 4 的最佳值。由于pH 值在8. 2~8. 4 之間的海水,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因而必須采取獨特的處理方法添加CO2、HCO3和CO2以防止沉淀物生成,維持pH 值穩(wěn)定,防止pH 值降低。從而獲得適宜海洋生物生存的最佳pH 值,同時控制KH 值在7dkh~10dkh 之間。

(4) 抑制細菌病毒的產生和生長是觀賞魚類養(yǎng)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特別的添加了一種納米材料做水質凈化劑,以阻止人造海水中因觀賞魚類的攝取物、排泄物等有機質造成的細菌繁殖和海水富營養(yǎng)化的形成。

淡水水質要求(1)水質清新,無污染,浮游生物量極少,透明度在150公分以上。如水質偏濃,則在配制海水后由于水中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水體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急驟上升,引起幼體的大量死亡。

(2)如采用自來水,則需加8PPM大蘇打予以除氯。

(3)如采用深井水,則需對深井水進行各類元素含量的檢測,并按檢測結果調改海水配方。

注意事項(1)配制海水時,溶解海鹽的容器不要用金屬容器(鋁鐵等都不可以用),一方面易對容器造成腐蝕,另一方面引起反應后會改變海水的離子成份。

(2)剛配制好的海水會出現比較渾濁的情況,屬于正?,F象,水位達到后即可開啟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除渾濁。

(3)海水缸的過濾系統(tǒng)要比淡水魚相對較大,增加過濾系統(tǒng)的水體可以更好的保持水質穩(wěn)定3。

海水鹽度的檢測(1)海水比重計:可用海水鹽度與比重的簡易換算式計算。

(2)折光海水鹽度計:可直接讀出鹽度,但需據室溫進行校正后讀取。

不同的水生生物的生活的海洋環(huán)境不同,因此在養(yǎng)殖時使用的人造海水的配方也不同。下面是一個養(yǎng)殖蝦的人造海水配制過程。 海水配制的主要成份:食鹽 、硫酸鎂、硼酸、氯化鈣、氯化鉀、 溴化鉀及其它微量元素。海水鹽度為12-14‰。

人造海水配方Mocledon人造海水(鹽度:33.4%)

|| ||

意義配制人造海水在科研、養(yǎng)殖、生活上有重要的意義。解決了天然海水成分復雜與不穩(wěn)定的問題,在養(yǎng)殖上有重要應用,如利用海水晶在河口或低鹽度地區(qū)進行海產品養(yǎng)殖。科研上,在制備人造海水時,通常先制成與海水等滲透濃度的NaCl、KCl、CaCl2、MgSO4(MgCl2)溶液,然后再把這些溶液按適當溶量比進行混合,這時如改變混合比,假定去掉某一成分,就可用以研究海水中特定金屬離子的生理作用。例如改變水中的鈣、鎂、鉀離子濃度,研究羅氏沼蝦蚤狀幼體的行為。結果表明鈣、鎂、鉀離子在水中存在一定的濃度,可以完善羅氏沼蝦蚤狀幼體的行為。得出結論:養(yǎng)殖業(yè)者不應忽視水中鈣、鎂、鉀離子。在生活方面,內陸城市依靠人造海水滿足海鮮養(yǎng)殖的需要,所制的人造海水成本低廉,且適合海鮮養(yǎng)殖,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滿足海產品的長途運輸,酒店、賓館、水族館、家庭等養(yǎng)殖海洋生物的需求。 但是,人造海水配制制劑如海水晶,曾被不法商販利用謀利,在人造海水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屈明 - 副研究員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