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土壤適耕性(optimum soil moisture for plough)又稱"宜耕性”。指耕作阻力小而耕作質量又好的土壤性能。在塑性下限至收縮限的結持度,土壤的可塑性和粘著性都未出現(xiàn),機械強度不大,并有酥軟性質,是土壤的適耕期,但也并非固定不變,對質地較輕,結構較好的土壤和用輕便而耕速大的機具,適合耕作的含水量可以適當提
高,所以土壤適耕性與含水量有關,又隨耕作工藝條件而變,是一種條件性的指標,適期耕作可挺高機具的工作效率,并有利土壤結構的發(fā)展和作物生長。2
特性土壤適耕性是土壤適宜耕作與否的物理性狀。是土壤黏結性、黏著性和可塑性在耕作時的綜合反映。土壤黏結性強,農具不易入土,土塊不易散碎;黏著性大,易黏著農具,耕作阻力大;可塑性強,易成泥條,干后土壤板結。上述性狀主要決定于土壤的質地、結構和含水率。黏土的可塑下限含水率低于16%,適耕的含水量范圍小,宜耕期短;砂性土可塑下限值高達23%左右,宜耕的含水量范圍大,宜耕期長;壤土則居于二者之間。
影響因素與土壤適耕性關系最密切的是土壤的濕度。土壤含水量以不過千和過濕為宜。此外,土壤質地、結構、脹縮性、粘結性、可塑性等,對土壤適耕性也有直接或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