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yī)學工程學院趙遠錦教授在進行“心臟芯片”的后續(xù)研究。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新華社南京4月2日電(記者邱冰清、王玨玢)東南大學2日向社會通報,該校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遠錦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發(fā)出一種可變色的“心臟芯片”。這種芯片可以在體外模擬心肌細胞的跳動和收縮。未來,這項技術有望替代生物體,觀察各種藥物對人體的影響。
“器官芯片”是近十年來醫(yī)學界新興的熱門研究領域。在模擬人體血液循環(huán)、血供等的微型芯片上,科研人員可以構造出各種仿生微器官,在體外模擬人體器官運作。研究人員設想,未來取人體表皮細胞,就可以在體外“誘導”其成為心、肝、血管等各種細胞,將其移植到“器官芯片”上,就能在體外實現(xiàn)各器官的功能。用這樣的“器官芯片”試藥,可以代替活體試驗,進行藥物評估和生物學研究。
4月2日,課題組研究人員展示“心臟芯片”(右)及其制作材料。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此項研究中,科研團隊受到變色龍啟發(fā),在微芯片上加入一種具有特殊光學結構的凝膠。這種凝膠與心肌細胞組合在一起,當心肌細胞舒展、收縮時,凝膠顏色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研究人員用藥后,心肌細胞的搏動狀況可通過顏色變化直觀體現(xiàn),相關藥物對心臟造成的影響也一目了然。
“這項技術在心肌相關的新藥評價和疾病研究中有獨特優(yōu)勢。以后它可以代替藥物測試的志愿者和動物試驗,更經濟、無創(chuàng)傷,而且能根據(jù)不同病患的情況實現(xiàn)精準醫(yī)療?!壁w遠錦說。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