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效曾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名字很有寓意,是取“效法先賢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來命名。人如其名,縱觀游效曾的一生,與化學結緣幾十載,他都始終保持嚴謹,為我國化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游效曾與化學的緣分始于1949年,這一年,15歲的游效曾就讀于南昌聯(lián)立一中。在一節(jié)化學課上的酸堿滴定實驗中,他目睹了溶液在加入了一滴指示劑后,仿佛被施了魔法般的奇異色彩變幻。這樣神奇的化學現(xiàn)象在游效曾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他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迷戀。
1951年,游效曾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4年后,游效曾由于成績優(yōu)異被推薦至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之后留校當助教,師從李方訓院士,從事電解質溶液理論研究。其間,游效曾還負責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電化學和分析化學的教學工作,獨立主講《物質結構》和《結晶化學》等化學系基礎課,打破了專業(yè)界線,奠定了深厚的化學基礎,開拓了廣博的知識面。
1980年,他作為國家教委選派的早期訪問學者赴美進修。一到美國,游效曾就覺察到我國在配位化學和無機化學領域與世界的差距?!拔野阎袊鵁o機化學落后的時間搶回來!”他暗暗咬牙,如饑似渴地做實驗,常常用功到夜半。為了讓我國盡快引進科學前沿知識,游效曾組織翻譯了美國、英國研究生必讀配位化學領域的新專著,大大促進了我國無機化學教學和研究的多元性。
歸國后,游效曾參與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配位化學研究所”和“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并長期指導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術研究,學術成果曾兩次獲得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金牛獎”,為我國配位化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在學術上,游效曾從不肯停下腳步,“精益求精”是他不懈的追求。他惜時如金,任何時候出差開會,在飛機、汽車上,哪怕是去醫(yī)院做檢查,他都要帶一份文獻在身上,隨時閱讀,他總說“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彼冀K保持著十分樸素的價值觀,在他眼里,“科學沒有捷徑可走”,所以縱然年近八十,視力大不如前,他依舊晝夜伏案,連續(xù)修訂了自己兩部專著。工作量之龐大,內容之艱深,一般人很難體會。
2016年10月28日,游效曾在一次會議上對年輕學者的工作做完最后評價和指導,溘然倒下。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為自己鐘愛一生、奮斗一生的化學工作而忙碌。生命逝去了,但是游效曾的事跡早已成為我國科學之路上的一座豐碑,值得我們學習。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chuàng),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