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山莨菪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山莨菪,中藥名。為茄科山莨菪屬植物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Pascher的根。植物山莨菪,分布于我國甘肅,青海等省。具有鎮(zhèn)痛解痙,活血去瘀,止血生肌之功效。主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別名七厘散(《云南中草藥》),唐古特東莨菪、藏茄、樟柳檉、唐傳那保(《全國中草藥匯編》),樟柳參(《云南中藥資源名錄》)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苦、辛,性溫。

功效鎮(zhèn)痛解痙,活血去瘀,止血生肌。

主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相關(guān)配伍1、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g,研碎,加入70%乙醇適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同顛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ml,每日量2-4.5ml。如配成合劑,藏茄酊60ml加水至1000ml。每次10-15ml,每日2-3次內(nèi)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瘡癤癰疽,無名腫毒,唐古特莨菪適量。研細末,調(diào)適量凡士林制成軟膏,外敷患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外傷出血,骨折,(七厘散)根研末撒布傷口或開水調(diào)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0.3-0.6g,或用山莨菪酊,每次0.6-1.5ml,一日三次。

外用:適量,研粉撒傷口或開水調(diào)敷患處。

藥理作用1、抑制條件反射作用。

2、對抗由于注射震顫素全身震顫作用。

3、改善各臟器微循環(huán)障礙作用。

4、有明顯的外周抗膽堿作用。

5、對免疫復(fù)合物型腎小球腎炎有治療作用。

6、明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血管收縮作用。

7、抗休克作用。

8、對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一定治療作用。

9、促進免疫及輔助抗感染作用。

10、有利于阻塞氣道積痰的排出。

11、中樞抑制作用。

12、中樞鎮(zhèn)靜作用。

13、對溶血性貧血有恢復(fù)作用。

14、對蟾酥毒性有對抗作用。

15、對油酸所致急性肺損傷有保護作用。

16、對下頜骨缺損有促修復(fù)作用。

使用注意忌酸冷,豆類。本品有大毒,內(nèi)服慎用。孕婦禁服。

現(xiàn)代應(yīng)用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集,洗凈去外皮切片曬干備用。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商品多橫切成圓片,直徑6-10cm,有的縱切成不等長的塊片。表面黃褐色至灰棕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皺紋,皮孔明顯,橫向突起,皮部剝落后可見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木部。橫切面皺縮不平,皮部薄,木部占極大部分,有5-10或更多棕色同心環(huán)紋及放射狀裂隙。質(zhì)較硬,折斷時有粉塵,斷面不平,黃白色,有縱向裂隙。氣微,味苦、澀。以條粗、色棕黃者為佳。

形態(tài)特征山莨菪,又名樟柳,唐古特莨菪(《中國植物志》),甘青賽莨菪(《青海省中草藥野外辨認手冊》)。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肥大,長圓錐形,黃褐色。莖直立,多數(shù)叢生,稍有毛或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粗壯;葉片長方卵形至窄橢圓形,長8-21厘米,寬4-13厘米,全緣,微波或有疏淺齒。夏季開花,花單生于葉腋,花梗粗壯,先端微彎;花萼廣鐘形,徑約3.5厘米,先端有5個稍不整齊淺裂片,脈網(wǎng)明顯;花冠鐘形,與萼略等長,紫紅棕色,先端有5個淺圓裂片;雄蕊5,著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長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長大,柱頭大,圓頭狀。蒴果包圍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壯,木質(zhì),徑達2毫米,宿萼長方鐘形,長約7厘米,徑約5厘米,先端有5個淺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脈網(wǎng)明顯,蓋裂,蓋部1室,下部2室。種子多數(shù),棕褐色,扁圓形。

生長環(huán)境生長于高山疏林草叢中。

相關(guān)論述1、《云南中草藥》:“止血生肌,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骨折?!?/p>

2、《陜甘寧青中草藥選》:“鎮(zhèn)痛止痙,有麻醉作用。適用于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官能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等引起的疼痛?!?/p>

附注山莨菪中毒時可見:口渴,咽喉灼熱,吞咽困難,皮膚干熱潮紅,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興奮,煩躁不安,說胡話,脈搏速等癥狀,甚至發(fā)生痙攣,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錳酸鉀3.6克溶于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給予催吐劑(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將毒物全部吐出之前進行);導(dǎo)瀉;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飲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0.01克,半小時一次,至口腔轉(zhuǎn)濕潤為止。對癥治療;有煩躁或痙攣時可用鎮(zhèn)靜劑(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樞抑制時可用呼吸興奮劑并保暖;必要時給氧或行人工呼吸。

1234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馮怡 -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