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草子,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大果琉璃草Cynoglossum divaricatum Steph.ex Lehm.的果實。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新疆等地。具有收斂止瀉之功效。常用于小兒腹瀉。
入藥部位果實。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收斂止瀉。
主治小兒腹瀉。
相關(guān)配伍治小兒腹瀉:琉璃草子7粒,焙黃研末,開水或米湯送服;或琉璃草子3g,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沖。
采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炒黃。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粗壯,紅褐色。莖直立,中空,具肋棱,上部叉狀分枝,全株密被向下貼伏的白柔毛?;~和莖下部的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4cm,寬2-4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兩面密生貼伏的短柔毛;莖中上部的葉無柄,狹披針形,銳尖,被灰色短柔毛。聚傘花序分枝,頂生及腋生,小花稀疏,集成圓錐狀,長達10cm;苞片狹披針形或線形;花梗長達1cm,花后伸長,果期長2-4cm,下彎,密被貼伏柔毛;花萼長2-3mm,5裂,裂片卵形,向下反折,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后宿存;花冠藍紫色,長約3mm,5裂,裂片卵圓形,喉部有5個梯形附屬物,鱗片狀;雄蕊5,短小,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子房4裂,花柱肥厚,扁平。小堅果4,卵形,長5-6mm,寬約5mm,密生錨狀刺,腹部中部以上有卵圓形的著生面?;ㄆ?-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500的山坡干草地、沙丘、石灘及田邊、路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新疆等地。
性狀鑒別小堅果三角狀扁卵形,長3-5mm,寬2-4mm,厚約1mm,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綠褐色,密生錨狀刺。果皮質(zhì)堅脆,內(nèi)含種子1顆,瓜籽形。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相關(guān)論述《內(nèi)蒙古中草藥》:“收斂止瀉。主治小兒腹瀉?!?/p>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