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蔥,中藥名。為田蔥科田蔥屬植物田蔥Philydrum lanuginosum Banks的全草。植物田蔥,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化濕,解毒之功效。主治水腫,熱痹,瘡瘍腫毒,疥癬,腳氣。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微咸,性平。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效清熱化濕,解毒。
主治水腫,熱痹,瘡瘍腫毒,疥癬,腳氣。
相關(guān)配伍治多發(fā)性膿腫,田蔥12g,巖白菜、射干、鼠麹草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莖高30-140cm?;?列,劍形,長30-60cm,寬2-3cm,先端漸尖;莖生葉條狀披針形,長5-16cm,寬6-10mm;海綿質(zhì)。穗狀花序頂生,長30-60cm,密被白色綿毛;花無梗,單生或很少2朵聚生于每一苞片內(nèi);苞片卵形,長1.5-2cm,寬7-10mm,先端尾狀漸尖;花被片黃色,外輪2片近卵形,長8-10mm,寬5-7mm,內(nèi)輪2片較小,長約5mm,寬1.5-2mm;雄蕊1,花藥2室,旋卷;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綿毛。蒴果長圓形,長8-10mm,被綿毛。種子多數(shù),狹卵形,長約0.8mm,種皮上有螺旋狀花紋。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地塘、水田或濕地上。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guān)論述《嶺南采藥錄》:“田蔥,多生淤泥中,處處有之?!?/p>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王明偉 - 副教授,碩士,講師 -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