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紅蛋白(myoglobin,Mb)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細胞中。其分子結構與血紅蛋白相似,可與氧成可逆性結合,在肌細胞內有轉運和貯存氧的作用。在急性心肌損傷時,它可以快速地從心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肌紅蛋白濃度迅速升高。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肌紅蛋白大部分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小部分與血清蛋白質結合,并且結合能力很弱,能很快被腎臟清除。因此,肌紅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疾病的早期診斷指標。肌紅蛋白升高也可見于骨骼肌損傷和腎功能極度衰竭的患者,僅靠肌紅蛋白升高不能確診心肌梗死,而需要結合肌鈣蛋白等其他指標來證實。但肌紅蛋白陰性能排除心肌梗死。
臨床意義血清肌紅蛋白增高:常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骨骼肌和神經(jīng)肌肉病、腎衰、肌肉注射等。還可見于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損傷、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肌營養(yǎng)不良癥。另外,燒傷、酒精中毒、糖尿病酸中毒、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時,血清肌紅蛋白水平也增高。
正常值參考范圍血清肌紅蛋白正常參考值:12~75ng/ml;AMI(急性心肌梗死) Cut~off值≥90ng/ml。
注意事項檢查前:禁止進行劇烈運動、肌肉注射、肌肉創(chuàng)傷、心導管術等,以免引起肌紅蛋白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