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表演心理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1.表演心理概述1.1表演與普通行為的差別

表演與普通行為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是個人社會生活的重復性情境中根據社會所賦予的角色去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具有共性的行為是社會強加于個體的。表演具有創(chuàng)造性,個體在表演中可以表達他們在社會中的獨特個性。但在后現代社會中,人們存在的歷史性、表演性的維度已被大大削弱,以至于個體的表達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允許。絕大部分人在成年后就停止了發(fā)展,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環(huán)境沒有能為他們提供扮演他人角色的機會3。

1.2表演心理的研究目的表演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喚起人們對生活中表演維度的注意。表演心理學認為在人的嬰兒與兒童期所進行的能促進人迅速發(fā)展的表演也能延續(xù)到人的一生,在此理論假設的基礎上,其代表人物赫茲曼認為,表演心理是一種高心靈的后現代化,這一觀點包含兩層意思:第一,表演心理學屬于一種后現代主義心理學;第二,表演心理學在性質上食欲科學主義心理學不同的,它是對科學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而另一位代表人物紐曼認為,表演心理是一種沒有哲學的哲學思考,其研究的目的旨在通過哲學化的表演為人們的快樂生活打開一扇們4。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家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家格根(KennethGergen)認為表演心理學是關于心理過程本質的一種陳述,同時也是一種表演性活動的表征5,他認為表演心理學的研究與社會實踐是一個統一體,如果心理機能的本質是來自于社會實踐,那么心理活動在本質上就是表演6??偨Y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認為,表演心理學是采用新的范式研究日常生活中人的表演心理與表演行為,旨在促進人的發(fā)展,具有后現代人文主義傾向的邊緣性學科。

2.表演心理學的源起表演心理學的研究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JacobL.Moreno)首創(chuàng)的心理劇及其于1921年創(chuàng)建的“自發(fā)性劇院”。在此劇院里,既沒有劇本也無需排練,業(yè)余演員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事件即興表演。后來,紐曼等人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社會治療的理論,并把其應用到心理治療的實踐之中。社會治療的建構離不開兩個理論基石,即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在這兩個概念的啟發(fā)下,紐曼指出,社會治療既是一種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形式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過程。圍繞著如何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形式,以及如何創(chuàng)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紐曼提出了他的表演理論。表演理論是社會治療實踐的理論總結,并且在社會治療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后來,赫茲曼等人在表演理論的基礎之上,于1999年在其一本專著《表演心理學:心靈的后現代文化》中正式提出了表演心理學的概念。在表演心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心理學家格根做出了很大貢獻,赫茲曼指出:“表演心理學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社會心理學家格根的努力,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格根就開始在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年會上組織表演心理學座談會”7。表演心理的起源也與科學心理學本身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實驗心理學為主體的科學心理學,在解決深層次的社會、文化、藝術等問題方面一直顯得力不從心。公眾對科學心理學的懷疑與不信任在與日俱增。盡管許多心理學家早就意識到了科學心理學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并投入大量精力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其中美國心理學協會曾于1995年發(fā)動了一場耗資數百萬美元的運動來改善公眾對心理學懷疑的印象,這場運動計劃“去更好地讓公眾、執(zhí)政者和媒體知道心理科學的價值8”。但這種努力最終并沒有能阻止人們對科學心理學的質疑,尤其是后現代主義者對它的挑戰(zhàn),并催生了后現代主義心理學。紐曼雖然沒有學院心理學的背景,但他的工作卻進入了當代心理學批判的中心,他認為當代心理學所采用的現代科學范式是一種非常狹隘的方法論并把科學心理學稱之為“方法論的保守主義”。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紐曼與他的同伴一起經過長期實踐集體創(chuàng)造了既作為工具又作為結果的方法論:發(fā)展式表演———正在進行的創(chuàng)造新環(huán)境的集體活動,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更好地表演他們的生活5。這種方法論是后來表演心理學的核心所在,所以說科學心理學自身發(fā)展的不足是導致表演心理學誕生的一個重要淵源。

3.表演心理學的特征表演心理學屬于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首先是多元性,表演心理學反對科學認識論中簡單的二分法,這種通過對立構建的思想不符合當今信息化社會中知識最富生命力的形態(tài)。表演心理學主張采用自我參照的現實性來代替客觀的現實性,目的是為了尋求一種達到良好的客觀性共建,這種共建本身便是一種相互作用和協調的過程。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人類社會、文化、歷史的活動,人類的活動有其獨特的、豐富的性質,所以心理學的研究不應該具有二元性,心理學需要建立和發(fā)展的是多元性的實踐。其次是社會性,表演心理學反對低級心理的實驗研究,強調與倫理學、藝術、政治和社會學相結合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低級心理行為的研究忽視了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的主體性與社會性,忽視了個體差異與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表演心理學應重視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人際關系和自我實現等高級心理的研究,構建讓人在現實生活中表演的舞臺,從而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最后是辯證性,科學主義心理學把實驗研究作為主要的方法,排除了人類社會生活的關鍵特征,展現的常是一些不完整的人類生活畫面,而人們是通過共同的活動去學習、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人類的心理進程是以社會、文化、歷史的結構為基礎的,所以表演心理學主張以辯證法作為研究范式來考察人的心理,揭示發(fā)展著的個體和變化著的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4.表演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表演心理學以反對科學主義心理學并超越其限制為己任。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紐曼、赫茲曼等人進行了許多有關表演心理學的項目研究。其目的是喚起人們對表演維度的注意,旨在恢復人們的表演功能并使他們在任何年齡都能得到發(fā)展。表演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治療、教育改革、社會變革等領域。

4.1 社會治療社會治療從狹義上來講就是紐曼等人所創(chuàng)立的以表演理論為基礎的表演社會治療,簡稱社會治療。社會治療在角色表演上同心理劇有類似之處,但社會治療在方法上更加靈活、民主和自由,不僅有舞臺的演出,即興的創(chuàng)作,還有表演式談話等。社會治療屬于后現代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流派,從理論上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維果茨基開創(chuàng)的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社會治療深受馬克思的實踐觀的影響。它實際上是社會文化歷史理論在西方心理治療領域應用的成果。紐曼被公認為是社會治療的創(chuàng)始人,他把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心理治療的實踐之中。紐曼認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揭示了學習與發(fā)展之間關系的本質,最為重要的是它把彼此分離的個體與社會在心理學意義上重新整合起來。社會治療觀認為,治療活動實際上是一個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過程。圍繞在實際治療中如何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紐曼提出并發(fā)展了他的表演理論。社會治療的方法側重于整體取向、發(fā)展取向,即把人的生活視為一個整體,認為試圖改變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或是解決某些問題往往是徒勞的,甚至比改變整體更加困難。社會治療并不使用“問題與解決”的工作方法,而是引導人們打破原有的行為模式,超越日常的行為,即通過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活動而建構新的生活形式,從而使人們成為新生活的建設者。社會治療自比一個健身俱樂部,來訪者并不依賴于治療,卻愿意把該療法作為一種常規(guī)性的活動建構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社會治療主要針對表演的整體性活動,活動讓人們學會什么是創(chuàng)造。在治療中,表演是一種工具和結果的統一,治療成為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社會治療研究方面,紐曼等人不僅出版了多部專著,發(fā)表了數百篇文章,而且他編寫的劇本多次在美國心理學會的年會上進行表演。許多心理咨詢師、治療師、社會工作者通過社會治療培訓機構的培訓,把社會治療普遍地應用于自己的實際治療與咨詢中,從而使社會治療在實踐中得到了發(fā)展。另外,也有許多人經過社會治療而重新獲得了新生、找回了失去的自我。人們以社會治療為依托還成立了不少培訓、咨詢公司以及分布在美國十多個城市的研究中心;其中以紐曼與赫茲曼為主任的紐約東部短期心理治療研究所可以說是社會治療研究與實踐的核心機構,有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從那里誕生的;在其他一些發(fā)達國家,尤其是歐洲的一些國家,社會治療也受到了重視,并且得到了發(fā)展。除此之外,人們還在南非、南斯拉夫等不發(fā)達國家也建立了聯合的或獨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作基地。

4.2教育改革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對心理治療的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有責任心的心理治療家往往以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已任,要改變整個社會環(huán)境,首先必須從教育制度的變革做起。表演心理是一種比較新的理論,它為教育改革提供了令人激動的可能性7?;谖覀兺ㄟ^表演共同創(chuàng)作了我們的生活這一信念,表演心理學通過一個文化的透鏡看待學習和發(fā)展。赫茲曼等人對人類表演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他們不僅對社會治療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還應用表演理論進行了多項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活動。東部研究所長期進行的教育研究項目是創(chuàng)建表演學?!虐爬ぬ├?BarbaraTaylor)學校。這所學校的學生的年齡在4到14歲之間。在1984年至1996年期間,芭芭拉·泰勒學校作為一個維果期,與其他學校一樣,學校在內容上的改革多于它在結構上的改革。但他們認識到情感、社會認知的發(fā)展與智力成長是一樣重要的。所以,在后來的幾年里,這個學校逐漸轉變成為表演的場所,學生、教師轉變成一個演出群體。在教師的幫助下孩子們把時間花在創(chuàng)造生活場景上,教師的作用更像是戲劇的導演和座談會的組織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在此基礎上,赫茲曼等人于1998年在紐約市的一所高級中學對一個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班級進行了表演式教學研究。這個班級的英語老師具有碩士學位曾接受過東部研究所的教育培訓,她也是一個演員。赫茲曼等人通過觀察這個老師的教學來研究在傳統背景下如何運用表演來進行教學,如何通過表演來營造學習英語的積極環(huán)境。他們通過觀察課堂教學和有關音頻、視頻資料,定期與老師會談,參與組建學生活動群體等方式,對表演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表演發(fā)展式教學模式。另外,像心理學家ChristineLaCerva也在表演治療與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實踐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性的研究。經過表演理論家的努力,表演式教學的理念在美國已為眾多的學者以及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像心理學者CarrieLobman與MatthewLundquist等人不僅參與了表演心理學有關項目的研究,而且在表演理論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無劇本學習(unscriptedlearning)———一種表演式學習模式,其目的是把發(fā)展帶入嚴重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學校環(huán)境9。隨著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追求,表演心理學在教育領域內的研究與運用必將會得到更多的有識之士的關注與支持。

4.3社會變革在社會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學家逐漸認識到,心理治療只能涉及單個人或少部分人的改善,而造就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才是更為根本性的問題。心理治療家對于社會制度的關注與研究已經成為心理治療事業(y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紐曼自上個世紀70年代創(chuàng)建美國短期心理治療東部研究所以來,一直致力于培訓心理治療專業(yè)人員,并在社會實踐中以多種形式推行社會治療的方法。為了喚起人們對社會治療的關注,紐曼不僅在有線電視臺創(chuàng)辦了《治療美國》(TherapyforA-merica)的節(jié)目,而且還經常在紐約的卡斯蒂羅文化中心(CastilloCulturalCenter)把自己的作品搬上舞臺。紐曼對當代美國社會持批判態(tài)度,他不僅是一名心理治療家,而且還是一名熱衷于社會改造的實踐家。他多次在各地發(fā)表演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并積極地投入到組建美國第三黨派的活動中。在從事社會治療研究的同時,紐曼等人還致力于心理學與政治關系的研究并把表演理論應用于政治改革之中。在他的影響下,一大批從事社會治療的心理學家都熱衷于社會的變革,并且他們在這方面發(fā)表的許多專著與論文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良好社會環(huán)境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5.表演心理是一種富有爭議的研究自從表演理論被提出以來,它就成了許多心理學家及評論家批評的焦點。而表演理論正是在這些爭議與批評聲中從不為人接受到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根據不同時期人們對表演心理學的評論,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階段是紐曼及其表演理論被主流心理學視作另類并予以完全否定。早在1982年《鄉(xiāng)村知音》上一篇題為《心理政治學:這是怎樣的一種用盡各種方法的政黨?》的文章中,作者JoeConason控告紐曼是一個一群信徒的領袖,社會治療是對人們的一種說教,說服人們加入左翼政黨(新聯合黨)10。盡管文章的作者曾多次采訪紐曼本人及其參加社會治療的患者,也了解到了社會治療效果,但他還是把表演心理學放在主流心理學的對立面予以攻擊。BenjameHarris于1992年在《當代心理學家》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對紐曼這樣評價道“建立在紐約并由紐曼的信徒所供給的少數商業(yè)與政治機構是一個連鎖網絡的一部分……對著信徒們說教,紐曼拒絕他們選擇其它心理學11”??梢哉f這樣具有攻擊性的評價代表了當時的主流心理學對表演心理學采取一種完全否定與排斥的態(tài)度。第二個階段是表演心理學的部分觀點被人們所接受。在1995年《當代心理學家》上發(fā)表的一篇由MichaelTomasello所寫的題為《維果茨基:作為臨床心理學家》12的評論性文章中可以看出,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紐曼等人研究的價值并對其研究有了一些贊許性的評論,但仍然指責他們工作的實質是把自己的研究置于維果茨基理論的背景之中。第三個階段是表演心理學已經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由1998年DanielFishman發(fā)表在《當代心理學家》上的《“非科學心理學”:令人困惑的荒謬的事實》11一篇文章可以看出,盡管人們對表演心理學還未能完全接受,但承認紐曼及其表演心理學已被邀入“心理學學術俱樂部”。

5.1為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長期以來,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似乎是相互獨立的,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被人為地割裂開來。許多有識之士試圖把兩者進行有機的整合,但總是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表演心理學既是一種思潮、理念或文化,也是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實踐框架,它的出現為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表演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理論取向,它是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心理治療的實踐是表演理論產生的基礎,表演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發(fā)展和豐富,最終逐漸形成表演心理學。在表演心理學形成之后,心理學家們又用表演心理學來指導具體的實踐研究,除繼續(xù)把表演心理學應用社會治療之外,還把它應用于教育實踐以及政治生活中。也就是說,表演心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使心理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兩者實現了有機的整合。所以說,表演心理學為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之間架設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為兩者的整合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5.2理論體系仍然不成熟由于后現代主義理論本身的不完整性與性,所以目前只有少數人把后現代主義心理學表演心理學視為一個學派,多數學者都持有一種契的共識,即把表演心理學視為一種思潮。應該說表演心理學還處于剛起步的不成熟階段,尚未形成一種嚴謹的體系,包括紐曼及其赫茲曼本人在內只是在對表演理論及其應用進行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表演心理學的概念,而未對表演心理學進行系統的理論建構。但是表演心理學的出現并不是一種偶然,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后現代社會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巨大反差,人被物役化、商品化和程序化的社會心態(tài),這體現了紐曼及其赫茲曼等人認為應該根據時代的特點來調整和規(guī)劃心理學發(fā)展的方向,盡管他們所提出的表演心理學的理論體系還不成熟,但作為心理學的研究者應正視這種理論的出現,而不是采取回避或因為其不完善而完全否定它??傊押蟋F代觀點帶入心理學意味著把近一個世紀來心理學正從其分離的哲學再次施加影響于心理學。紐曼曾把自己的社會治療及其研究的特征描繪為“進行沒有哲學的哲學探討4”。心理學如果一味地像自然學科那樣采用科學范式來進行研究固然有它的不足之處,但若對科學范式予以全盤否定也有失偏頗。表演心理學因其社會性質而一直推崇質化研究的方法,尋求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理論闡釋,實現對人類心理等理解。不可避免地導致其理論具有很強的哲學思辨性。所以在進行表演心理學的研究時不能也不應完全拒絕量化研究,應使質化與量化的方法有機地整合到實際研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表演心理學的研究更加全面,能夠為心理學的革新與發(fā)展提供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