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攪奶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羊奶制取奶油的工藝規(guī)程

擠奶——煮沸(巴氏殺菌)——冷卻發(fā)酵——裝入皮桶——攪奶——靜置——聚集奶油?!獡迫 礈臁欲}壓煉——包裝1。

擠奶在擠奶期的頭一個月內(nèi),每天擠一次,第二、三個月每天擠兩次。

將擠得的奶用雙層紗布過濾,然后放入鍋中加熱95-100℃。由于煮沸,致病菌全部殺滅,雜菌數(shù)大為減少,而且可以使引起奶油敗壞的酯酶、過氧化物酶等鈍化,以利于奶油長期保存。

煮沸將煮沸的奶冷卻至40-45℃,在奶中按10%的比例加入酵母(酸牛奶),充分攪勻。保溫35-40℃,8-12小時,酸度約60-80T°。

冷卻發(fā)酵將發(fā)酵的奶放入皮桶中,把桶口向上吊起并扎緊桶口。這樣靜置21~24小時至下一次再加入酸牛奶,使桶中裝奶量達皮桶容量的五分之四。這時,酸度繼續(xù)增加,可達120-130T°,時間更長,酸度甚至可升高到105~108T°。酸度愈高,奶油的香氣和味道就愈佳,耐久性也愈好。但是,酸度若超過180T°時,余下的酪乳所制取的酸奶渣、奶干等付產(chǎn)品味道變苦。酸度過高或濃度過大的奶漿中可摻入20~30%的鮮乳或冷卻的熟奶稀釋。

攪奶當奶漿量達到皮桶容量的五分之四時,即可進行攪拌。這里最關(guān)鍵的是要掌握好奶漿溫度,攪拌時奶漿以20-24℃為宜。若溫度不足時,可加入5-10%的乳清來調(diào)節(jié)溫度。乳清是制干酪時的副產(chǎn)品,含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乳糖和各種礦物質(zhì)。在攪奶前將60-80℃的乳清逐步加入以調(diào)整溫度。

攪拌1-1.5小時,攪奶時勿使攪拌棒觸及皮桶壁和底部,垂直上下有力攪動。如果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并掌握適應(yīng)溫度的話,在1-1.5小時內(nèi),由于攪拌的作用而受離心力的影響,使奶漿中比重較大的部分被甩至桶的邊緣,奶油粒則因比重較輕開始上浮,約攪拌一個多小時,解開皮桶,可以看到奶漿上均勻地分布著一層奶油粒。再繼續(xù)攪拌則可看到奶油粒增多,并出現(xiàn)奶油的小團塊。

聚集奶油粒待奶油粒與酪乳全部分離后,將有奶油的奶漿靜置30~40分鐘,使奶油粒充分上浮,經(jīng)過這一過程,奶漿上部幾乎全是奶油粒了。為使酪乳上部的奶油粒聚集,可用扁平物體從皮桶外側(cè)推擠奶漿約五分鐘。這樣可使分散的奶油粒聚集成團塊。

撈取用漏勺將聚集的奶油團塊撈至盤中,或以清凈的手撈取,撈取務(wù)凈。

洗滌將盤中的酪乳撈出,用冷冰將奶油捏洗二至三次,使蛋白質(zhì)、乳糖、礦物質(zhì)等充分排除,借以提高奶油的保存性,并使奶油粒硬化,成型美觀。

加鹽壓煉按奶油量的1.5-2%灑入精白細鹽,充分攪和,使含鹽均勻,達到改善風味,增進防腐的目的。腌制后清除諸如羊毛、毛鬃、草枝等可見雜質(zhì)(新制皮桶,雖刮除鬃毛,但有時也會殘存皮張深處一些余毛,一經(jīng)攪拌被帶出粘在奶油上)。用刀子在奶油塊上從各個方向密密切動,上述臟物常粘附刀上帶出,及時擦除。然后再將奶油擠壓(壓煉),分成小塊用力擠捏,進一步排除水分。

包裝將壓煉后的奶油裝入羊肚中。事前,羊肚用水泡軟,將奶油一塊一塊擠入羊肚.中,每裝一塊都要塞緊,裝滿后用線繩將口部扎緊。除羊肚之外,也可裝入腸衣、木桶或箱子里,關(guān)鍵是盡量排除空氣。

將裝好的奶油保存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夏季、在家庭條件下,可將奶油擱在離地2-5厘米的木板下保存。按上述工藝制取的羊奶奶油,耐一定的溫度,30℃雖稍微變軟,但不壞。奶油最好存放在5~8℃的環(huán)境,在這種條件下保存一年也不變質(zhì)。制取奶油剩下的酪乳主要用來制作酸奶渣和奶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