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股筋,中藥材名。本品為忍冬科植物興山莢的葉、全株或根皮。樹葉春、夏采收,根皮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功能主治為:①《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風濕痛。②《陜西中草藥》:止血,消腫止痛,接骨續(xù)筋。治骨折,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來源本品為忍冬科植物興山莢的葉、全株或根皮。樹葉春、夏采收,根皮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功能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風濕痛。
②《陜西中草藥》:止血,消腫止痛,接骨續(xù)筋。治骨折,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形態(tài)特征常綠灌木,全體平滑無毛。小枝赤褐色,有光澤。葉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繉捫ㄐ?,葉脈3出,邊緣具不明顯的小鋸齒,上面有光澤。聚傘花序具細梗;花綠白色。核果球狀卵形,直徑5~6毫米,成熟時黑色,有光澤。
分布區(qū)域分布華南及湖北,陜西等地。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文獻論述1.《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風濕痛。
2.《陜西中草藥》:止血,消腫止痛,接骨續(xù)筋。治骨折,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思超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