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石韋,中藥材名。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的葉。功能主治為:同石韋。
來源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的葉。
功能主治同石韋。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莖粗壯,橫走,密生披針形鱗片,鱗片邊緣有睫毛。葉同型,簇生,堅革質(zhì),上面僅沿葉脈有毛或無毛,有細密而不整齊的凹點,下面有分叉、短闊的黃色星狀毛;葉柄粗壯,以關節(jié)著生于根莖上;葉片寬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端漸尖,向基部稍變寬,為不等的圓耳形;側(cè)脈在兩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側(cè)脈間排列成多行,無蓋。
分布區(qū)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生長環(huán)境生于石上、樹干上。
藥材性狀葉片略皺縮,展平后,全緣,邊緣常向內(nèi)卷曲。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散布有黑色圓形小凹點;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有的側(cè)脈間布滿棕色圓點狀的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長10~20cm,直徑1.5~3mm,略扭曲,有縱槽。葉片革質(zhì)。氣微,味微澀苦。
化學成份含異芒果素(isomangiferin)、延胡索酸、咖啡酸、皂甙、、蒽甙、黃酮甙、鞣質(zhì)。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吳智兵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