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兼氣散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兼氣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外臺秘要》卷十一引《廣濟方》。具有瀉熱破結(jié)之功效。主治消渴,多食易饑,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煩渴止。

組成栝樓三兩,石膏(研)三兩,甘草三兩,甘皮二兩。

用法用量上為散。每服一方寸匕,漸加至二方寸匕,食后煮大麥飲送服,白日二次,夜間一次。

功用瀉熱破結(jié)。

主治消渴,多食易饑,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煩渴止。

方義本方證系胃腸燥熱、結(jié)滯,津液受損,氣滯不通所致。方中石膏清瀉胃火,生津止渴;栝樓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生津止渴;甘皮破氣消結(jié),生津止渴;甘草和緩藥性,益氣清火解毒。共奏瀉熱破結(jié)之功。

使用注意忌熱面、海藻、菘菜。

文獻摘要《廣濟方研究》:“《圣惠方》載本方:治消渴,心煩躁方:栝蔞根一兩,石膏二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柑子皮(湯浸去白瓤)一兩,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煮大麥飲調(diào)下一錢?!妒備洝酚衷唬骸跋薀┰暾?,陽氣不藏,津液入燥,故令煩渴而引飲且躁也”?!秲?nèi)經(jīng)》謂諸燥狂越,皆屬于火。蓋以心腎氣衰,水火不相濟故也。故《廣濟》療消渴兼氣散方中之氣散指心腎氣衰,主要是腎氣衰,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則心陽獨亢致心火熾盛而見煩躁之癥也。方用;萎根清熱生津,《本經(jīng)》:“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輔以大寒之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佐以甘草和中緩急,令石膏寒而不峻。柑皮下氣調(diào)中,使肺氣下而溫腎,固腎陽。本方主治煩躁而不用一味除煩之品。”

《外臺秘要方》:“《廣濟》:療消渴兼氣散方。栝樓三兩,石膏三兩,碎甘草三兩,炙甘皮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食后煮大麥飲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服,漸加至二匕,不利。忌熱面、海藻、菘菜。”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越清 - 副所長 - 山西省針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