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甘桂湯《幼幼新書》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甘桂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十四引《莊氏家傳》。主治春間疫氣欲作,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塞困悶。

組成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

主治春間疫氣欲作,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塞困悶。

文獻摘要原方選論:

1.《幼幼新書》:“《莊氏家傳》:春間疫氣欲作,為先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寒困悶,是其疾也。當先以甘桂湯理之,凡春氣動,先以此湯驅之,無問大人、小兒也。此方趙彥祖朝散傳之杜順甫中散,余與杜季子、季楊同官尉氏,因求得之。本名五胡,余惡而易名為甘掛湯。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政和二年壬辰,余在澧陽,是春疫疾大作,諸小兒服此藥皆免?!?/p>

方論選錄:

1.《中醫(yī)方劑大辭典 第三冊》:“疫疾,政和二年壬辰,余在澧陽,是春疫疾大作,諸小兒服此藥皆免?!?/p>

2.《錢乙劉P醫(yī)學全書》:“《莊氏家傳》:春間疫氣欲作,為先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寒困悶,是其疾也。當先以甘桂湯理之,凡春氣動,先以此湯驅之,無問大人、小兒也。此方趙彥祖朝散傳之杜順甫中散,余與杜季子、季楊同官尉氏,因求得之。本名五胡,余惡而易名為甘掛湯。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政和二年壬辰,余在澧陽,是春疫疾大作,諸小兒服此藥皆免?!?/p>

3.《溫病大成》:“甘桂湯,治春間疫氣欲作,為先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寒,困悶,是其疾也。當先以甘桂湯理之,凡春氣動,先以此湯驅之,大人小兒皆可服。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次以滓再合煎,一服。昔政和二年春,澧陽疫疾大作,服此藥皆免?!?/p>

4.《劉弼臣實用中醫(yī)兒科學》:“《小兒藥證直訣·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證面赤痰盛身熱,法當以葶藶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也下,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人也,當以麻黃湯下之。有熱證面赤飲水,涎熱,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桂湯治之?!?/p>

5.《宋代瘟疫的流行與防治》:“政和二年(1112年),荊湖北路澧陽(治今湖南澧縣)‘是春疫疾大作’。醫(yī)學家莊綽時在澧陽,‘諸小兒服甘桂湯皆免’,此病即為溫病。莊綽《莊氏家傳方》載:‘春間疫氣欲作,為先氣壅畏風,痰嗽頭昏,鼻寒困悶,是其疾也。當先以甘桂湯理之,凡春氣動,先以此湯驅之,無問大人、小兒也。此方趙彥祖朝散(大夫)傳之杜順甫中散(大夫),余與杜季子、季楊同官尉氏,因求得之。本名五胡,余惡而易名為甘桂湯,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龔小剛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