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金陵草煎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金陵草煎,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五十。具有益髭發(fā),變白為黑之功效。主治須發(fā)早白。

組成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揀擇無泥土者,不用洗,須青嫩不雜枝梗者)。

用法用量爛搗研,新布絞取汁,又以紗絹濾,令滓盡;內(nèi)通油器缽盛之,日中微煎,又取生姜一斤絞汁,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攪勿停,令姜蜜勻,日中煎之,令如稀餳,為藥成矣。每服一匙,旦日及午后各以溫酒調(diào)服。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依煎法,酒服三十丸。及時多制為佳,其效甚速。

功用益髭發(fā),變白為黑。

主治須發(fā)早白。

方義金陵草,即墨旱蓮,是著名的補腎益陰、涼血止血要藥,對須發(fā)早白有特效。《本草經(jīng)疏》對該藥有“古今變白之草,當以茲為勝”的認識,就是說它是烏發(fā)中草藥之最。本品稟性陰寒,不利于脾胃,所以本方采用姜汁和白蜜同制。墨旱蓮藥源豐富,物賤效高。與女貞子配伍制丸,乃著名的“二至丸”,臨床普遍應(yīng)用,可用其替代本方。

重要文獻摘要原方選錄

《普濟方》:“金陵草煎方益髭發(fā)。變白為黑。用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揀擇無泥土者。不用洗。須青嫩不雜枝梗者。爛搗研。新布絞取汁。又以紗絹濾。令滓盡。內(nèi)通油器缽盛之。日中微煎。又取生姜一斤。絞汁。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攪勿停。令姜蜜勻。日中煎之。余如稀餳為藥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溫酒凋服。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依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時多合制為佳。其效甚速?!?/p>

方論選錄

《傳世名方與家用小偏方》:“‘金陵草煎方’是《普濟方》中的名方。補腎益肝、涼血、止血、烏發(fā)都可用它.對癥的女性朋友可選用此方養(yǎng)生?!?/p>

注意事項服用時注意保護脾胃,可考慮配入適量的香砂六君子丸同服。方中金陵草的劑量為“一秤”,一秤相當于7500克。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喬正中 - 主任醫(yī)師,教授 - 山西省針灸研究所、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