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涎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八引《四十八候》。具有補氣之功效。主治驚虛。
組成牙消一錢,硼砂、南星、粉霜各半錢,半夏十個,朱砂(醋面裹)一分,巴豆(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不拘多少。
用法用量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粒,取下驚涎。
功用補氣。
主治驚虛。
文獻摘要《幼幼新書》:“變涎丸,牙硝一錢,硼砂、南星、粉霜各半錢,半夏十個,去皮臍朱砂一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上為末,皂角膏丸如綠豆大。每服十粒至七粒,取下驚涎。次補氣,凡有涎,皆用此藥?!?/p>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東直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