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孺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楊氏家藏方》卷十八。主治小兒五疳羸瘦,潮熱盜汗,面色萎黃,腹大股細(xì),雖能飲食,不生肌肉。
組成鱉甲(醋煮,銼)一枚、柴胡(去土凈稱,銼細(xì))、青橘皮(去白稱)各二兩,使君子(去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生用)六兩。
用法用量上一處拌勻,用豬肚一枚,去脂膜,入前項藥在豬肚內(nèi),以針線縫合,用童便煮爛,切碎,焙干,為細(xì)末,更用黃連末三兩、麝香二錢同研勻,酒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主治小兒五疳羸瘦,潮熱盜汗,面色萎黃,腹大股細(xì),雖能飲食,不生肌肉。
重要文獻(xiàn)摘要方論選錄
《普濟(jì)方》:“保孺丸,出楊氏家藏方。治五疳羸瘦,潮熱盜汗,面色痿黃,腹大股細(xì),雖能飲食不生肌。鱉甲一枚醋制銼、柴胡去土苗細(xì)銼、青橘皮去白料各三兩,使君子去殼一兩,杏仁六兩湯浸去皮生用。右件一處拌勻,豬肚一枚,去脂膜,入前項藥在肚內(nèi),以針縫合,用童子小便煮爛切碎,焙干碾為細(xì)末,更用黃連末三兩,麝香二錢同研勻,酒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乳食前空心下?!?/p>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張妍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