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乳腺淋巴瘤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乳腺淋巴瘤發(fā)病率極低,女性多見,男性罕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乳腺惡性淋巴瘤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大多數乳腺淋巴瘤是B淋巴細胞來源,T淋巴細胞或組織細胞性罕見。原發(fā)性乳腺淋巴瘤占所有乳腺惡性腫瘤比例為0.04%~0.70%,占淋巴結外淋巴瘤比例為1%~2%,多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因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有關。

臨床表現(xiàn)最常見的體征為乳房外上象限的無痛性腫塊,多為單側;診斷時雙側乳房同時受累者約占10%。腫塊生長迅速,多數為單個結節(jié),早期邊界清楚,活動度較好,晚期邊界不清,不易推動,可有觸痛。
30%~50%的患者有同側淋巴結腫大,乳頭受累罕見,少數患者可有彌漫浸潤導致乳房變硬,局部皮膚受累,伴皮下炎癥性改變而與炎性乳腺癌相似。

檢查1.實驗室檢查
早期血、尿常規(guī)及血生化等檢查無異常。
2.X線檢查
可見邊緣光滑的片狀增厚,無瘤體鈣化。
3.超聲檢查
原發(fā)性乳腺淋巴瘤超聲表現(xiàn)復雜多樣,多表現(xiàn)為低回聲,也可為混合回聲,可見條索樣高回聲;多數邊界清晰,形態(tài)較規(guī)則,少數呈分葉狀、融合狀;后方回聲多增強,多數無毛刺、無衰減及鈣化,腋窩可見腫大淋巴結。
4. CT檢查
CT表現(xiàn)大致分為結節(jié)型或腫塊型。結節(jié)型腫塊邊緣清楚或部分清楚,周圍浸潤少,無毛刺、鈣化。腫塊型可見片狀致密浸潤影,可伴皮膚增厚。
5.組織病理學檢查
一般經粗針穿刺或手術切除腫塊,行石蠟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檢查證實為淋巴瘤。

診斷本病缺乏特異性,通常表現(xiàn)為無痛性腫塊,術前較難診斷。一般經組織病理學檢查方能最終確診。

鑒別診斷1.乳腺癌
多為不均勻低回聲,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光滑,可呈毛刺狀、蟹足狀,周邊可有高回聲暈,后方回聲多衰減,CDFI顯示血流豐富,可有鈣化。
2.髓樣癌
又稱實質性邊界清晰癌,占乳腺癌的7%。在X線表現(xiàn)上以圓形或卵圓形不伴鈣化的腫塊最為常見,小分葉狀或邊緣浸潤也較常見,邊緣清晰這種良性征象也可出現(xiàn)。但僅憑X線表現(xiàn)較難在這兩者中做出鑒別,進一步的穿刺活檢是必要的。

治療對于源于乳腺的淋巴瘤還沒有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許多研究報道其治療與具有相同組織學類型的全身性淋巴瘤相似。最早采用單純手術方式,后來放療作為一種新手段與手術聯(lián)合進行。20世紀70年代后則不采用根治術等這些致殘性手術,而以切除活檢、輔助放療和化療所取代。擴大性局部病灶切除也是不必要的,因為這些腫瘤細胞對于放療和全身化療特別敏感。一般不提倡乳腺切除手術,通常只用于在化療和放療不能控制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