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硫化二鐵(化學式:Fe2S3,分子量為207.9),是三種鐵的硫化物(iron sulfide)之一,它是一種固體黑色粉末。
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通過實驗室化學方法制備。
簡介三硫化二鐵簡稱硫化鐵,并不能用三價鐵與硫化氫反應制取,因為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干態(tài)的三價非離子鐵并不能氧化-2價硫元素,而且在強堿性溶液中,Fe3+可以與S2-反應生成三硫化二鐵沉淀。
因為Ksp(Fe2S3)=1×10-88,Ksp(Fe(OH)3)=1×10-38
所以在強堿性溶液中Fe3+與S2-相遇會生成Fe2S3,而不是氫氧化鐵沉淀。
所以硫化鐵其實是存在的,并且相對也較穩(wěn)定。
三硫化二鐵,為黑色固體,常溫下易轉(zhuǎn)變?yōu)辄S綠色。相對密度4.3 g/cm3。不溶于水。
制備硫化鐵可由冷凍的Fe3+溶液加入涼的Na2S溶液或(NH4)2S溶液制得1:
2Fe3++3S2-→Fe2S3↓
注意,滴加順序不可顛倒!因為酸性環(huán)境中硫化鐵會被鐵離子氧化:
Fe2S3+4Fe3+→6Fe2++3S
(酸性條件電極電勢:S—0.379→**Fe2S3,**Fe3+—0.77→Fe2+****)
(堿性條件電極電勢:S—-0.476→S2-****,Fe(OH)3—-0.56**→**Fe(OH)2,Fe2S3—-0.715→FeS)
燃料氣體脫硫也有硫化鐵生成(見下文)1
性質(zhì)在20℃以上的水中分解成硫化亞鐵和硫1:
Fe2S3→2FeS+S
遇酸分解,放出硫化氫氣體1:
Fe2S3+4H+→2Fe2++H2S↑+2S
來源硫化鐵一般是氧化鐵脫硫劑脫硫后的產(chǎn)物。氧化鐵脫硫是最常見的脫硫手段。下邊是產(chǎn)生硫化鐵的機理:
氧化鐵脫硫劑是一種以活性氧化鐵(Fe2O3)的水合物為主要脫硫成份的一種脫硫劑。常溫下,氧化鐵(Fe2O3)分為α-水合物和γ-水合物,兩種水合物都具有脫硫作用。非水合物的氧化鐵常溫下不具有脫硫作用。
氧化鐵脫硫劑因其硫容大、價格低、可在常溫下空氣再生等特點在近幾年迅速推廣,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在無氧條件下脫硫氣源中的H2S(活性炭無氧條件下不脫硫),經(jīng)過近幾年的改進,使氧化鐵的耐水強度、脫硫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適應了大多數(shù)工業(yè)的脫硫工程。2
主要應用在高硫化氫的氣源環(huán)境下、無氧或氧含量低的環(huán)境中。如沼氣、煤氣、水煤氣、焦化氣的硫化氫脫除。
反應方程式如下:Fe2O3·H2O+3H2S →Fe2S3·H2O+3H2O ΔH=-63kJ/mol
Fe2O3·H2O+3H2S→2FeS+S+4H2O ΔH=-10kJ/mol
氧化鐵脫硫劑與H2S作用并放出熱量,根據(jù)氧化鐵的水合性質(zhì)不同,產(chǎn)生以上不同的反應形式。
2Fe2S3·H2O+3O2 →2Fe2O3·H2O+6S ΔH=-126kJ/mol
2FeS·H2O+3O2+2H2O →2Fe2O3·H2O+4S ΔH=-179kJ/mol
硫化鐵和三硫化二鐵在有氧的條件下以及適宜的溫度下發(fā)生上述還原反應并放出熱量。2
脫硫原理在常溫下沼氣通過脫硫床層,沼氣中的硫化氫與活性氧化鐵接觸,生成三硫化二鐵,然后含有硫化物的脫硫劑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當有水存在時,鐵的硫化物又轉(zhuǎn)化為氧化鐵和單體硫。這種脫硫再過程可循環(huán)進行多次,直至氧化鐵脫硫劑表面的大部分空隙被硫或其他雜質(zhì)覆蓋而失去活性為止。
脫硫反應為:
Fe2O3·H2O+3H2S→Fe2S3·H2O+3H2O ΔH=-63kJ/mol
再生反應為:
2Fe2S3·H2O+3O2→2Fe2O3·H2O+6S ΔH=-126kJ/mol
再生后的氧化鐵可繼續(xù)脫除沼氣中的H2S。上述兩式均為放熱反應,但是再生反應比脫硫反應要緩慢。為了使硫化鐵充分再生為氧化鐵,工程上往往將上述兩個過程分開進行。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王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