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豎井排水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豎井排水,是布設井群,抽汲地下水,以控制地下水位的工程技術措施。豎井排水可形成區(qū)域性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從而防治灌溉土地次生鹽堿化或排除高礦化度地下水,也可用于改造淺層咸水含水層。

技術功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鹽

在井灌井排或豎井排水過程中,由于水井自地下水含水層中吸取了一定的水量,在水井附近和井灌井排地區(qū)內地下水位將隨水量的排出而不斷降低。地下水位的降低值一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由于水井(或井群)長期抽水,地下水補給不及,消耗一部分地下水儲量,在抽水區(qū)內外產生一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而形成的,稱為靜水位降。另一部分是由于地下水向水井匯集過程中發(fā)生水頭損失而產生的。距抽水井愈近,其數(shù)值愈大,在水井附近達到最大值,此值一般在3~6m以上。在水井抽水過程中形成的總水位降為動水位降。

由于水井的排水作用,增加了地下水人工排泄。地下水位的顯著降低,有效地增加了地下水埋深,減少了地下水的蒸發(fā),因而可以起到防止土壤返鹽的作用。

騰空地下庫容用以除澇防漬

干旱季節(jié),結合井灌抽取地下水,不僅可以防止土壤返鹽,同時由于開發(fā)利用地下水,使汛前地下水位達到年內最低值,這樣就可以騰空含水層中的土壤容積,供汛期存蓄入滲雨水之用。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和降雨的入滲速度。由于降雨時大量雨水滲入地下,因而可以防止田面積水形成淹澇和地下水位過高造成土壤過濕,達到除澇防漬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地下水提供的灌溉水量。

促進土壤脫鹽和地下水淡化

豎并排水在水井影響范圍內形成較深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可以增加田面的入滲速度,因而為土壤的脫鹽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有灌溉水源的情況下,利用淡水壓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根據(jù)青海省德令哈農場尕海分場沖洗排水試驗資料,在豎井排水影響范圍內,硫酸鹽氯化物鹽漬土經沖洗后,0~30cm土層脫鹽率為81.5%~84.4%,0~100cm土層脫鹽率為66.3%~77.5%。而無并排地區(qū)沖洗后0~30cm脫鹽率為36.3%~40.9%,0~100cm脫鹽率為25%~30%,約為豎井排水地區(qū)的。

在地下咸水地區(qū),如有地面淡水補給或溝渠側滲補給,則隨著含鹽地下水的不斷排除,地下水將逐步淡化。試驗表明,在抽排的咸水水量較大,能夠保證地下水位下降一定深度,并有淡水及時補給的情況下,一般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淡化效果。例如河北省水利專科學校在校辦農場(面積85畝)進行抽咸換淡試驗,利用真空井和鍋錐井抽咸,利用灌水和雨水補淡。在1974年和1975兩年中午均每畝共抽排咸水1368m,灌淡水1244m。由于抽咸補淡的水量均較大,地下水發(fā)生了顯著淡化,咸水改造前表層(2m)地下水礦化度為3.8~9.9g/L,1975年已降至0.48~1.04g/L。

豎井排水除可形成較大降深,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外,還具有減少田間排水系統(tǒng)和土地平整的土方工程量、占地少和便于機耕等優(yōu)點、但豎井排水需消耗能源。運行管理費用較高,且需要有適宜的水文地質條件,在地表土層滲透系數(shù)過小或下部承壓水壓力過高時,均難以達到預期的排水效果1。

設備特點水位豎井在運行中需要動力,如果排除的地下水是不能利用的高礦化度咸水,還必需修筑專門的輸水溝道將咸水送至排水容泄區(qū)。豎井排水系統(tǒng)不需要修建大量的排水溝系和田間工程,占用耕地少,且能有效地較大幅度地調控地下水位。

井型排水豎井的井型多為管井,其結構形式與農田灌溉用水井基本相同。對于以排除地下咸水為主要目的的水井,其過濾管段(花管)必須嚴格控制在咸水含水層段內,其他部分的管段為實管。在施工時,要采取措施嚴格封閉咸水層段,以免咸水污染其他含水層。

布置措施布置 排水豎井的井深,視含水層(或透水性良好的土層)的厚度而定。若含水層較薄,豎井應穿透整個含水層,裝設成完整井;若含水層較厚,則應穿透部分含水層,裝設成非完整井。排水豎井的間距,應根據(j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水文地質條件、成井工藝及提水設備等因素確定。在水文地質條件差異不大、排水要求基本相同的地方,排水井可均勻布設。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井距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進行初步估算時,可用公式進行計算2。

應用領域適宜于具有較好透水性土層的排水地區(qū)采用。如果排水地區(qū)土層透水性差,單井出水量低,是否采用這種排水形式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才能確定。

在同時受旱、澇、堿威脅的地區(qū),如果淺層地下水質符合灌溉要求,則排水井網抽出的地下水可同時(或部分)供灌溉之用(常稱之為井灌井排),一方面解決了農田用水,同時又騰空地下庫容,在雨季時承納降雨,減少地面徑流,減輕洪、澇、漬的威脅。

在受次生鹽堿化威脅的輕砂壤質土地區(qū),開挖排水明溝難以保持斷面穩(wěn)定,排水深度往往達不到設計要求,防治土地次生鹽堿化的作用不明顯,采取豎井排水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美國、蘇聯(lián)、巴基斯坦以及中國的一些灌區(qū),實行井灌井排后,灌溉土地次生鹽堿化基本上得到控制。

在地下水礦化度過高的濱海地區(qū),為了改良鹽堿土和對咸水含水層進行改造,可采用豎井排水系統(tǒng)將高礦化度地下水抽出,騰空含水層,承納天然降雨。條件許可時,采用人工回灌方法引灌淡水,逐步將含水層改造為可供開采的淡水含水層2。

規(guī)劃布置合理的井深和井型結構

為了使水井起到灌溉、除澇、防漬、改堿、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和淡化地下水的作用,每個水井必須有較大的出水量。為了增加降雨和灌水的入滲量,提高壓鹽的效率,并在表層形成一定的地下水庫,在保證水井能自含水層中抽出較多水量的同時,還應使?jié)撍挥休^大的降深。為此,在水井規(guī)劃設計中必須根據(jù)各地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選取合理的井深和井型結構。

1) 在淺層有較好的砂層或雖無良好的砂層,但土壤透水性較好(例如裂隙粘土等)的情況下可以打淺機井或真空井,井管自上而下全部采用濾水管,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可以保證有一定的出水量和潛水位降深。

2) 砂層埋深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但砂層無明顯的隔水層時,為了使單井保持一定的出水量,水井可打至含水砂層,抽水時雖然出水量的一部分來自下部砂層,但由于上部土層無明顯的隔水作用,大面積抽水時潛水位也可隨之下降,因此,可以保證形成一定的潛水位降深和淺層地下庫容,有利于承受上部來水、促進土壤脫鹽和地下水的淡化。

3) 上部土層透水性較差,且在相當深度內又無良好砂層時,為了保證水井有較大的出水量和地下水位有較大的降深,必須選取適當?shù)木徒Y構,如大口井、大骨料井、輻射井、梅花井(群井點)和臥管井等。

水井的規(guī)劃布置

擔負排水任務的水井,其規(guī)劃布局應視地區(qū)自然特點、水利條件和水井的任務而定。在有地面水灌溉水源并實行井渠結合的地區(qū),井灌井排的任務是保證灌溉用水,控制地下水位,除澇防漬、并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在這種情況下,井的間距一方面決定于單井出水量所能控制的灌溉面積,另一方面也決定于單井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在利用豎井單純排水地區(qū),井的間距則主要決定于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

豎井在平面上一般多按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由單井的有效控制面積可求得單井有效控制半徑R和井距L。井渠應結合灌溉渠系進行布置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