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形拌合機是各預制件廠及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常用的一種攪拌機械。拌合機有多種形式,其中鼓形發(fā)展較早,在一些國家已停止生產(chǎn)而代之以反轉出料式拌合機。而另一些國家得到長足進步,并向大容量高攪拌性能發(fā)展。我國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鼓形拌合機于七十年代統(tǒng)型,它經(jīng)久耐用,生產(chǎn)使用維修方便,至今仍是建筑工地使用的主要攪拌設備1。
簡介鼓形拌合機是目前一般中、小型建筑和橋隧施工現(xiàn)場常用機械,這種攪拌機的工作容積多采用250升和400升兩種,能夠滿足一般建筑和橋隧建筑的施工需要。
結構及工作原理鼓形拌合機結構如圖1所示。它由下列各部分所組成:拌合筒1、齒圈2、輪箍3、電動機5、裝料斗6、卸料槽8、配水箱9及機架10。
拌合筒呈圓筒形,水平放置。筒之兩端開有卸料孔及裝料口,筒之內(nèi)表面固定有兩片長的、兩片短的拌合葉和八片斗狀翼板,拌合葉保證材料在筒內(nèi)移動,斗狀翼板用以提升材料。拌合筒之外表面,裝有齒圈2、輪箍3在齒圈的兩邊(有的拌合機輪箍在中間,齒圈在輪箍的兩邊),拌合筒就利用輪箍支承在滾軸4上2。
電動機5通過減速器傳動與齒圈2相咬合的小齒輪,促使拌合筒轉動。拌合時所需的水量由配水箱9定量配給,而水泥、沙、石等骨料從料斗6裝入拌合筒,振動器7用來加速裝料工作的進行。拌好的混凝土利用可轉動的卸料槽卸出,卸料槽的轉動則由手桿11來操作2。
特點鼓形拌合機具有以下的特點:
拌合鼓筒的形狀不復雜,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造價低,保養(yǎng)維修方便;
體積小,整個機體的重量較輕,使用的骨料粒徑在76毫米以下,消耗功率?。?/p>
適應性強,適合用于集中或分散的建筑工程;
在卸料時拌合鼓筒不能傾斜自動卸料,因而卸料時間較長;
拌合鼓筒清洗比較困難3。
使用范圍鼓形拌合機應用于以下各種場合:
大、中、小型預制件廠及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單位;
各類需攪拌干硬性、塑性、流動性、輕骨科混凝土和各種砂漿的場合;
需要攪拌灰漿和砂漿的場合;
各種預制構件廠和磚廠3。
鼓形拌合機的改進擴大作業(yè)適應性。要求具有適應不同出料方式(手推車、翻斗車、吊斗)的能力,適應不局用戶的需要。
減輕重量。有的鼓形拌合機整機重達2800公斤,這是一大弱點,應大幅度地降低。
減輕操作強度。盡量實現(xiàn)全部機械化,包括出料。
降低能耗。結合對供水方式的改進,變集中驅動為微電泵和主電機分別驅動;定義符合實際使用工況的出料量,使其在合理的工作點工作。
提高混合料的勻質(zhì)性。鼓形拌合機傳統(tǒng)采用的水箱供水方法對勻質(zhì)性最為不利。改用微電泵噴水以提高混合料的勻質(zhì)性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