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色陶器是中國陶器的一種,獨具藏族民族特色。位于拉薩山南地區(qū)昌果溝,屬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過對遺址邊緣試掘,獲得了磨制石器、細石器和打制石器標本300余件及大量陶片。陶片中可辨器形有侈日圈足碗、侈日罐、鏤孔窩柄器等,陶器紋飾有網紋、弦紋、短線紋、圓圈紋、圓點紋、人字紋、十字紋等。這里是西藏陶器的最早的歷史記錄。相比于比較先進的制陶生產工藝,藏區(qū)的陶器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產品質量和外觀仍保留古樸、典雅、美觀、粗獷的風格。古老、傳統(tǒng)的陶器深受藏族廣大農牧民的喜愛。
概述四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制造和使用陶器了。西藏和其他藏區(qū)古代文化遺址及墓葬中發(fā)現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陶器。出土有單耳罐、雙耳罐、鴨嘴帶耳陶鼓腹罐、夾砂灰陶罐、圓底缽、高柄豆、小口細頸球陶罐、大口罐、細頸雙口球腹罐、平底雙耳罐、長頸罐、雙體獸形彩紅陶罐等。藏族先民的陶器制作器形規(guī)整,火候較高,質地堅硬,外表大都打磨光滑,有黃陶、赤陶、白陶、灰陶、黑陶、深紅陶等,紋飾變化多樣,富于裝飾美,表現出成熟和高超的制陶工藝水平。
特點當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制陶者都已使用比較先進的生產工藝,而藏區(qū)的陶器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產品質量和外觀仍保留古樸、典雅、美觀、粗獷的風格。古老、傳統(tǒng)的陶器深受藏族廣大農牧民的喜愛。西藏的墨竹工卡、江孜、扎朗、察雅、澎波、索縣和四川甘孜州稻城縣等地生產的陶器較為著名1。
生活陶器應用藏族人民生活中使用的陶制品至今仍占大多數,如藏族家里的火盆、茶壺、茶罐、酒罐、酒壇、水缸、粥鍋、餅鐺等。陶器優(yōu)點很多,它美觀實用,耐燒,無污染,物美價廉,煮食物易熟、入昧,燒茶清香,釀酒純凈等等。所以,陶器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