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黎勒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圣濟總錄》卷四十四。主治脾臟泄滑不止。
組成訶黎勒皮、白豆蔻、陳橘皮(去白,焙)、干姜(炮)各半兩,丁香半分,木香、縮砂仁各一分。
用法用量上為散。用豬肝一葉,去脂膜,細(xì)切后,入藥末兩匙頭,分作四處,用面裹作鋏子四個。每日一個,以文武火煨令黃熟,空心細(xì)嚼,以鹽湯或米飲送下。
主治脾臟泄滑不止。
附方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緊實者,炮熟,去核)不拘多少
用法:上為細(xì)散。每服二錢匕,用豬胰一枚(去脂膏)劈開,滲藥在內(nèi),更入打破烏梅一枚合定,以芭蕉葉包之,外以濕紙重裹,煨令香熟,去紙、葉、烏梅,只將藥并胰慢慢嚼吃,一日三兩次
主治:咳嗽
出處:《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生,為末)、白面(炒)各等分
用法:每服二錢匕,以糯米粥調(diào)下
主治:吐血
出處:方出《圣濟總錄》卷六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八八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炮,去核)、吳茱萸(湯浸,焙炒)、木香、蕪荑(炒)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
用法:上為細(xì)散。每服二錢匕,空腹以陳米飲調(diào)服,一日二次
主治:寒濕傷睥,濡瀉
出處:《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母丁香各五枚,肉豆蔻(面裹,燒)一枚,甘草(炙,銼)一錢
用法:上為散。每服半錢匕,食前以米飲調(diào)下
主治:泄痢無度
出處:《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重要文獻摘要《名方類證醫(yī)書大全》:“訶黎勒散治脾胃虛弱,內(nèi)挾冷氣,心脅刺痛,嘔吐惡心,腸嗚泄利,水谷不化,漸成痢疾。青皮(去穰)、肉豆蔻仁(面裹煨)、肉桂(去皮)五錢,附子(炮,去皮)一兩,訶子仁各四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p>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郭曉慧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北京大學(xué)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