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豉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圣濟總錄》卷二十八。主治傷寒風熱毒氣內(nèi)乘于心,心狂欲走。
組成豉(炒令香熟)三兩,芒消(燒令白,于濕地上用紙襯出火毒)四兩。
用法用量每取豉半兩,先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下芒消末三錢匕,再煎三四沸,空腹分二次溫服,如人行三里更一服,日夜可四服。但初看是風狂者,宜暫縛兩手足,三服之后解之,即無不愈者。
主治傷寒風熱毒氣內(nèi)乘于心,心狂欲走。
附方名稱:香豉湯
組成:香豉(微炒)二兩,梔子仁一兩,黃柏(去粗皮)半兩,地榆(銼)一兩,白術(shù)、茜根(揀凈,銼碎)各三分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用薤白四寸,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主治:霍亂,下焦熱毒,痢如魚腦,雜赤血并下,臍腹?痛不可忍,里急后重
出處:《圣濟總錄》卷四十
名稱:香豉湯
組成:豉(略炒)半升,蘇枋木(細銼)一兩
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主治:因諸傷損,血積在內(nèi)
出處:《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名稱:香豉湯
組成:豉半合,豬腎(去脂膜,作四片)一只,當歸(切,焙)半兩,蔥白(切)三莖,人參、桂(去粗皮)各半兩,白粳米(淘)一合
用法:將當歸、人參、桂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三盞,入豬腎、蔥白、豉、米,煎取一盞半,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溫服
主治:產(chǎn)后虛羸,肌肉枯瘁,肌體虛熱
出處:《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澤銀 - 碩士生導(dǎo)師 - 廣東省中醫(yī)院針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