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柱下墩斗是指在童柱下設置安裝的木構件,又稱“斗盤”,明清式稱為童柱下墩斗。
童柱下墩斗制作、吊裝工程量按其施作全長乘以全高乘寬(厚)體積以立方米計算。還包括梁固件鐵箍在內(nèi)。童柱下墩斗制作、吊裝定額按其施作規(guī)格(見方分檔:40cm以內(nèi)、50cm以內(nèi)、80cm以內(nèi)、80cm以外)設項,童柱下墩斗制作、吊裝按其施作規(guī)格及其體積,分別套用(明清)童柱下墩斗制作、吊裝定額相應項目1。
童柱童柱是古建筑大木作構件,有三種解釋。一、清式建筑中的小矮柱泛稱,以區(qū)別梁架柱子,諸如檐柱、金柱等長柱。二、樓閣式建筑上層平臺之上的檐柱,也稱“平臺檐柱”。大式建筑的“童柱”直徑為6.6斗口。三、也稱“燈籠柱”,處于順扒梁與抹角梁之上,屬于短柱之列,其柱腳榫,通常為雙榫做法。童柱的高度以兩步架加上舉高確定1。
瓜柱瓜柱,是種比較特別的短柱,是古建筑木作構件。由墊木演變而來,處在各梁架的上皮,用于支頂上層梁的承重構件,元代以后普遍使用。因其具有柱的作用,故“瓜柱”亦屬柱類構件,不同的是它的初衷是為了將梁墊高,而無承重之意?!肮现睌嗝婊蚍交驁A,有金瓜柱和脊瓜柱之分。因為其形體短小,所以宋代時就叫它“侏儒柱”或“蜀柱”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