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圖基準面(香港海圖深度基準面)**是天文潮汐觀測所定的最低潮面。自一九一七年以來,香港海圖基準面一直用作潮汐表的零點。香港海圖基準面位于“平均海面”之下約 1.38 米,或香港主水平基準之下0.146米。
簡介**香港海圖基準面(香港海圖深度基準面)**是天文潮汐觀測所定的最低潮面。自一九一七年以來,香港海圖基準面一直用作潮汐表的零點。香港海圖基準面位于“平均海面”之下約 1.38 米,或香港主水平基準之下0.146米。1
海圖基準面海圖基準面(Chart Datum,亦稱海圖基準、海圖深度基準面、潮高基準面),是海圖中定義深度為零的深度基準。海圖中所有有關深度的數(shù)值,如等深線、干出高度,均為相對于海圖基準面的深度差。如海圖中某處海面標識數(shù)字19(m),即表示數(shù)字所標識處的海洋深度為海圖基準面以下的19(米)。通常,海圖基準面也是潮汐表的潮高起算面。1
香港主水平基準香港主水平基準(Hong Kong Principal Datum,簡稱HKPD),是香港土地測量的基礎參考高度。香港主水平基準訂立于1866年。當年,英國皇家海軍測量船“利福民”號(H.M. Surveying Vessel "Rifleman")的工程師,將一顆嵌于前香港海軍船塢內、皇家海軍辦事處及海軍船塢膳樓東墻的銅螺釘?shù)淖罡唿c,訂為香港的水準原點,并以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于1887年至1888年所釐定的香港高程基準面,測定該水準點的高程為HKPD+5.435米(17呎10吋)。
香港天文臺利用記錄于維多利亞港北角的十九年(1965至1983年)驗潮數(shù)據(jù),重新釐定香港高程基準面為“平均海面”之下約 1.23 米 。
“利福民的螺釘”后來被搬移到添馬艦海軍基地普樂大廈的東面墻壁,并于1984年5月重新測量,該點高程定為位于HKPD之上 5.420米。由于具有歷史價值,當局將“銅螺釘”保留,但不再作為高程基準面之用。香港自此便以這個主水平基準面作為高度的參考基準,地圖和工程圖則上亦會以“(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上/下X米”來表示,英文為+/-XmPD。例如某點的高度是+10mPD,即表示這點位于香港主水平基準以上10米。
另外,香港天文臺用以測量潮汐高度的香港海圖基準面,則定在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下0.146米(即利福民號銅釘下5.566米)。1
相關條目海圖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尉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