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吻座是安放在正吻下面,用來承托正吻的構件。吻座的平面呈“凹”形,其三個立面的外表面都雕飾有花紋,花紋大多為如意頭紋。1
相關概念琉璃正吻琉璃大吻就是掛琉璃釉的大吻,也叫“琉璃正吻“,清代時以龍為吻形,所以又叫“龍吻”。大吻是位于建筑正脊兩端的裝飾件,同時也有封護建筑兩坡交匯點最易漏水部位的作用。大吻的體積很大,所以大都要由數(shù)塊琉璃件拼合而成,整體形象華麗而富有氣勢。琉璃大吻主要用在皇家的宮殿建筑上。
琉璃琉璃是中國古代較為尊貴的建筑材料,一般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琉璃是印度梵文的漢語音譯節(jié)略,是一種建筑工藝品,在中國古代時常與玻璃一詞互用。中國在漢代時已普遍制造琉璃器了,六朝時已將琉璃器應用于建筑上,至宋代時,琉璃的生產(chǎn)技術就非常成熟了。所謂“琉璃”,實際上是一種陶器,它與一般陶器的最大不同是在陶胎上澆有琉璃釉。琉璃在宋代時,主要由黃丹、洛河石和銅合制而成,而黃丹、洛河石、銅等就是琉璃釉的原料。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到明清時期,琉璃的釉色及品種都有所增加,除黃、綠、藍外,還出現(xiàn)了翡翠綠、孔雀藍、嬌黃、紫晶等其他眾多色彩。此外,琉璃的燒制技術也更高。琉璃制品主要有琉璃瓦和一些室內(nèi)外裝飾構件,可用于牌坊、照壁、屋頂?shù)忍?或作為實用,或作裝飾,或兩者皆有。
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楊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