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壁腹膜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壁腹膜:

壁腹膜(parietal peritoneum)為腹前外側壁的最內層,向上移行為膈下腹膜,向下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延續(xù)為盆腔腹膜,襯于腹、盆腔壁內表面,并與臟腹膜一起構成一個潛在的腔隙,稱為腹膜腔。

解剖結構:1、腹膜:

腹膜為襯覆于腹壁內面及腹內臟器表面的一層漿膜。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狀。襯覆于腹壁內面者稱腹膜壁層,包被臟器者稱腹膜臟層。腹膜壁層和臟層互相移行,兩層間不規(guī)則的間隙稱腹膜腔。腹膜從腹壁、盆壁移行于臟器,或從一個器官移行于另一個器官,這些移行部的腹膜形成各種不同結構,分別稱為網膜、系膜、韌帶、皺襞和陷凹。

腹膜是覆蓋在腹腔和盆腔各壁內面及其臟器表面的漿膜。由間皮和結締組織構成,菲薄而半透明狀,表面光滑,是體內最敏感的組織,富于修復能力。緊貼在腹壁內表面及膈下的腹膜稱壁層,腹膜在若干部位伸入腔內,形成皺褶或韌帶以連接或包裹臟器,包在臟器表面的腹膜叫臟層。腹膜分泌漿液,起滑潤作用,若因病變(炎癥等)滲液或分泌過多,即成腹水。

2、腹腔:

腹腔腹內的體腔部分,人體的腹腔位于膈之下,盆腔之上,并與盆腔相續(xù)。腹腔四周有漿膜層包圍稱腹膜。腹腔內主要臟器有消化系統的部分泌尿系統的器官。消化系統又包括有腔器官如胃、腸、膽囊等和實質器官肝、脾、胰等。當膀胱充盈時,以及妊娠后期子宮均由盆腔上升,成為腹腔器官。解剖學上的“腹腔”可與“腹膜腔”完全分開,實際應用上的“腹腔”,一般是指“腹膜腔”而言。腹腔的男女差異在于,男性的腹膜腔完全封閉,與外界不相通;女性的腹膜腔則通過輸卵管、子宮和陰道而與外界相通。正常腹腔內有少量漿液,起潤滑作用。

3、盆腔:

盆腔人體骨盆內的體腔部分,盆腔上與腹腔相連通,下由肌肉和筋膜構成的漏斗形的盆膈所封閉,四面有構成骨盆的髖骨、骶骨和尾骨外,還有由肌肉和筋膜組成的腔壁。盆腔內的主要臟器,男女相同的是前部有膀胱,后部有直腸;在女性不同的是,介于膀胱和直腸之間還有子宮和陰道。當膀胱充盈時或妊娠后期子宮增大都可高出盆腔而升入腹腔。盆腔壁內面和部分盆腔內臟被腹膜所遮蓋和包裹。由腹膜形成的韌帶有連接和固定臟器的作用,如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闊韌帶,圓韌帶等。腹膜在盆底臟器之間形成陷窩(或稱隱窩),如男性的直腸膀胱陷窩,女性的膀胱子宮陷窩和直腸子宮陷窩。

4、腹前外側壁:

盡管腹壁是連續(xù)的,但是為了易于描述仍將它分為前壁、右側壁和左側壁(側面)及后壁。

腹前外側壁自胸廓延伸至骨盆,其主要成分是肌肉和腱膜。腹前壁和腹外側壁之間的界限不清,故常合稱為腹前外側壁,有許多結構例如肌肉和皮神經常常既位于腹前壁也位于腹外側壁。

體檢時,常對腹前外側壁進行望、觸、叩、聽。外科醫(yī)生也常選擇腹前外側壁作為腹部手術的入路部位。

腹前外側壁的界限:上界是第7肋軟骨至第10肋軟骨及胸骨劍突;下界至腹股溝韌帶和盆骨。

腹壁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淺筋膜,主要含脂肪)、肌肉、深筋膜、腹內筋膜/脂肪及壁腹膜組成。皮膚與皮下組織結合疏松,但在臍部結合緊密。

腹前外側壁的大部分由3層闊肌組成,每層肌纖維的走向不同。此3層結構與胸部肋間隙內的結構相似。

5、腹膜內位器官:

腹腔臟器各面都被覆腹膜的叫腹膜內位器官。屬于這類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腸上部、空腸、回腸、盲腸、闌尾、橫結腸、乙狀結腸、脾及子宮等。腹膜內位器官因炎癥或外傷破裂往往被腹膜所包裹,腹膜對保持和固定這些臟器有重要作用。

壁腹膜形成的皺襞:在臍以下,腹前外側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條皺襞:位于正中顯得為臍正中襞,其中有臍正中韌帶;位于臍正中襞外側者為臍內側襞,內有臍動脈索;最外側者為臍外側襞,其中有腹壁下血管。在腹股溝韌帶上方,臍外側襞的內外側,分別為腹股溝內外側窩,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腹股溝內側窩的位置相當于腹股溝三角,腹股溝外側窩的尖對向腹股溝深環(huán)。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燕忠 - 主任醫(yī)師 -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 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