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參也稱毒參茄,它像人參一樣也生有肥厚并且常分叉的根,有些根看起來似乎呈人的形狀。但人參屬于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茄參屬于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茄科茄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茄參屬下有6個種,這些植物原生長在地中海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區(qū),我國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區(qū)的草地、林地有分布。茄參的莖很短,所以看起來它們的葉是貼在地面長開。植株中央是一簇紫色的小花,結(jié)出黃色小漿果。
基本資料所屬卷:Mandragora Linn.
所屬科:茄科
中文名:茄參
其它中文名:曼陀茄、向陽花。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體生短柔毛。根粗壯,肉質(zhì)。莖長10-17厘米,上部常分枝,分枝有時較細(xì)長。葉在莖上端不分枝時則簇集,分枝時則在莖上者較小而在枝條上者寬大,倒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連葉柄長5-25厘米,寬2-5厘米,頂端鈍,基部漸狹而下延到葉柄成狹翼狀,中脈顯著,側(cè)脈細(xì)弱,每邊5-7條?;▎为氁干ǔ6嗷ㄍ~集生于莖端似簇生;花梗粗壯,長6-10厘米?;ㄝ噍棤铉娦?,直徑2-2.5厘米,5中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頂端鈍,花后稍增大,宿存;花冠輻狀鐘形,暗紫色,5中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鄉(xiāng)花絲長約7毫米,花藥長3毫米;子房球狀,花柱長約4毫米。漿果球狀,多汁腋,直徑2-2.5厘米。種子扁腎形,長約2毫米,黃色。花果期5-8月。1
1、彎籽芒果: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被短柔毛。根粗壯,肉質(zhì),分枝或不分枝,長10-15cm,莖直立,上部常分枝,葉在莖中下都呈螺旋排列,在上部則密集著生,葉片倒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2-4cm,頂端鈍,基部漸狹而下延至葉柄成狹翅狀,中脈顯著,側(cè)脈細(xì)弱。單花腋生,通常多花同葉集生于莖端;花梗粗壯,長6-10cm;花萼輻狀鐘形,5中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后稍增大,宿存;花冠暗紫色,5中裂;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下部,內(nèi)藏,花絲絲狀,長約7mm,花藥矩圓形長3mm;子房球狀,2室,花柱長約4mm,柱頭膨大。漿果球狀,直徑2cm左右。種子扁腎形,長約2mm,黃色。
2、青海茄參: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近肉質(zhì),多分叉,圓柱狀或紡錘狀,長12-15cm,直徑約2cm;根莖短縮,圓柱狀,密生鱗片狀葉。莖高3-6cm,下部散生少數(shù)鱗片狀葉。上部葉集生于莖頂端,長橢圓形或鏟狀橢圓形,長4-6cm,寬約2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全緣而微波狀,密生緣毛,兩面疏生柔毛,中脈顯著,側(cè)脈細(xì)弱,不明顯,每邊3-5條。花單生于葉腋,俯垂;花梗粗狀,疏生柔毛,長1-2cm;花萼鐘狀,直徑約7mm,疏生白色柔毛,5中裂,裂片不等大,長圓形,頂端鈍圓,密生緣毛;花冠黃色,鐘狀,長約1cm,直徑約8-10mm,5淺裂,裂片闊卵形,長約3.5mm,基部縊縮,頂端鈍圓,外面被柔毛;雄蕊5,不伸出花冠,插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絲狀,長約3.5mm,基部疏生柔毛;子房近球形,花柱長4mm,柱頭不明顯2裂。漿果球狀,直徑10-15mm。種子腎形,長約2mm,表面有網(wǎng)紋狀凹穴。2
分布范圍分布于我國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錫金和印度也有。常生于海拔2200-4200米的山坡草地。1
1、茄參:產(chǎn)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國外在印度也有分布。
2、青海茄參:產(chǎn)于西藏及青海。2
栽培技術(shù)1、茄參:花果期5-8月。
2、青海茄參:花期6-7月,果期7-8月。2
生長環(huán)境喜向陽潮濕環(huán)境。常生于高山向陽坡。常生于海拔2200-4300m的山坡草地。在海拔4000m以上生長于陽光充足的草地上的植株矮小健壯。3
1、茄參:生于海拔2200-4200m的山坡草地。
2、青海茄參:生于海拔3650-4000m的河灘草地、林地巖石縫。2
采收儲藏八月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打下種子。秋末采挖根,洗凈,曬干。2
主要價值宜小型盆栽觀賞或巖石園栽培。
根含莨菪堿和山茛菪堿,供藥用,因花朵紫黑色,有一定觀賞價值。4
藥用部位以根、根莖和種子入藥。2
化學(xué)成分全草及根均含天仙子胺和茛菪胺等生物堿。2
中藥材為茄科植物彎籽芒果(茄參)青海茄參的種子。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趙丹寧 - 教授 - 中國林科院林業(y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