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頭蛇(學名:Oligodon kunmingensis)為游蛇科小頭蛇屬的爬行動物。12
形態(tài)特征小型蛇類,全長294~318毫米,尾長34~37毫米。體圓柱形,頭頸間不易區(qū)分,眼小,尾短。有鼻間鱗,無頰鱗;眶前鱗1枚,眶后鱗2枚;顳鱗1枚;上唇鱗5(2—1—2)枚,下唇鱗6枚。背鱗通身15行,光滑無棱;腹鱗108~121枚,肛鱗1枚,尾下鱗23~24對。頭背灰色無斑紋;體背淡土黃色或灰色,綴以疏密不一的深色細碎斑點;尾背色深無斑,腹面淺土黃色,雜以深色小點。3
生境繁殖生活于1990米山地。卵生,食蚯蚓。3
分布范圍分布于云南昆明。3
保護措施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