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刷牙的5大誤區(qū),幾乎每個人都會犯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原創(chuàng)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
收藏

很多人都以為刷牙是件小事,每天早晚一次,隨便應付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看似簡單的刷牙,完成不好,就可能會為你的身體埋下健康隱患。尤其是以下幾個關于刷牙的誤區(qū),一定要及時糾正,以免給你的口腔及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1.刷牙時間不夠

美國牙醫(yī)協(xié)會推薦每次刷牙的時間要達到兩分鐘,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甚至根本不知道刷牙需要這么久。也有人以為自己刷夠了兩分鐘,但其實遠遠不夠。

2.刷牙力道太重

刷牙太過用力確實能讓人有一種“把牙刷干凈了”的感覺,但實際卻并非這樣,甚至可能會對牙齒造成損害。刷牙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牙菌斑,這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物質(zhì),與牙齒的依附力并不強,只要刷牙方法得當,很容易就可以刷干凈。

太用力刷牙反而會破壞牙齦組織,久而久之使之退化、牙根部被暴露。而牙根部對于冷熱刺激都非常敏感,容易受傷,也更容易得齲齒。

3.刷牙方向不對

垂直地將牙刷對準牙齒來刷牙是不對的,正確的刷牙角度應該是刷上牙時牙刷斜向上45度,刷下牙時牙刷斜向下45度。這樣可以清潔干凈牙齦中間的部位,而且牙菌斑常常藏在這里,能更好地刷干凈。

4.牙刷頭太硬

牙刷頭分很多種硬度,一般比較硬的牙刷都容易對牙齒和牙齦造成傷害,因此牙醫(yī)不推薦使用這樣的牙刷。相反,最好選擇軟刷頭的牙刷,避免刷牙時擦傷牙齦。

5.認為刷牙就僅僅是清潔牙齒

你以為簡單的刷牙工作,其實里面大有門道,除了可以讓你保持牙齒亮白如新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維護健康的“口腔菌群”。

“病從口入”,若口腔中潛伏著有害菌,無疑是在你的體內(nèi)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如感染全球超過一半人口的幽門螺桿菌,它就是通過在口腔中的定植孵化來實現(xiàn)對人體的一步步侵襲,進而引發(fā)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中國作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大國,部分地區(qū)的感染率已經(jīng)超過80%,口腔防治幽門螺桿菌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在牙膏的選擇上我們要更加注意,我們需要一款功能更加全面的牙膏,不僅能起到基本的清潔作用,還能有效消滅口腔有害菌、平衡口腔菌群。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