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大高加索山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原創(chuàng)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shù)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biāo)實現(xiàn)
收藏

高加索地區(qū)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間,其地形由兩列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山脈組成,兩列山脈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谷地將其分為南、北高加索。

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分界線的其中一段山脈,其為年輕褶皺山地,全長1200多公里,分東、中、西三段。東、西兩段山勢較低,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下,山體較寬;中段山體較窄,山勢高峻,許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厄爾布魯士山為最高峰,海拔5642米,山上氣候寒冷,終年積雪。

由于位處高緯度地帶,高加索山積雪和冰川對地形具有一定侵蝕,巨大的冰斗聳立于山腰,成了薄如刀刃的山脊。在山頂處,積雪堆壓著群山,又形成一條連綿的飄帶,沿山脊起伏幾公里,在陽光照耀下,頗為壯觀。而在古冰川的底部,細(xì)流常常匯集成碧波蕩漾的圓形湖泊,景色綺麗迷人。

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1200米以下普遍為闊葉林;1200至2200米通常為針葉林;2200至3000米則為亞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至3500米為高山苔原;3000至3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這里動物資源豐富,棕熊、高加索鹿、狍、歐洲野牛、巖羚羊、水獺、黑鸛、金鷹、短趾鷹在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著。

高加索山礦產(chǎn)資源豐富,尤其是油氣和金屬礦儲量很大。這里有巴庫油田、斯塔夫羅波爾天然氣田、恰圖拉錳礦和亞美尼亞銅礦等。山區(qū)還有許多旅游和療養(yǎng)勝地。由于自然風(fēng)光秀美,吸引了各地游人前來觀光游覽、登山探險。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xué)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wù)請注明出處。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