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邁克爾 · 舍默爾
編輯: nvgone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有些著名觀點(diǎn):“上帝是不可捉摸的,但并無惡意。” 以及 “上帝不擲骰子?!碑?dāng)被問及他研究物理的動機(jī)時,愛因斯坦回應(yīng)道: “我想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創(chuàng)造世界的。我并不關(guān)心這種或那種現(xiàn)象,也不關(guān)心這種或那種元素的光譜。我想了解上帝的想法,其他都是細(xì)枝末節(jié)?!?/p>
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周,當(dāng)愛因斯坦得知老朋友、物理學(xué)家米歇爾 · 貝索(Michele Besso)去世時,他寫信給貝索的家人: “他比我稍微提前離開了這個奇怪的世界,這并沒有什么,對于我們這些有信仰的物理學(xué)家,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區(qū)別只是一種固有的幻覺。”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圖片來源:pixabay
愛因斯坦所謂的 “上帝” 擲骰子,還有 “我們這些有信仰的物理學(xué)家”,都是什么意思呢?他所言究竟是字面意義還是在隱喻?是說他信仰無所謂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理論物理模型,還是說他相信存在著凌駕于時間限制之上的非人力量?又或者,他是出于禮貌,為了安慰貝索的家人才說了這番話?
身為歷史上最有名的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也為名所累,他所寫或所說的幾乎每一個字都會被人加以揣摩,細(xì)細(xì)品味其內(nèi)涵和外延。也因此,誰都能輕易將這些名言脫離語境往想要的任何方向杜撰。
50 歲的時候,愛因斯坦接受了一次采訪,在這次采訪中被直截了當(dāng)?shù)貑柤埃耗闶欠裥派瘢?“我不是無神論者,” 他開始說道, “這個問題的涉及面對于我們的思維而言過于廣泛。我們像一個進(jìn)入大型圖書館的孩子,圖書館里擺滿了用各種語言寫成的書籍,而他無所適從。孩子知道肯定有人寫了這些書,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寫的,也不認(rèn)識寫這些書的語言是哪種。孩子隱約覺得書的排放都依循某種神秘的順序,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對于我來說,即使最聰明的人對待上帝的態(tài)度亦是如此。 我們看到宇宙間萬物驚人地排列在一起,遵循著特定的法則,但我們只是朦朦朧朧知道個大概而已。 ”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圖片來源: pixabay 這聽起來像是愛因斯坦把宇宙的法則歸功于某種神明,但究竟是哪一種神呢?是人格化的神還是某種超自然神力?美國科羅拉多的一位銀行家曾寫信就上帝的問題詢問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回應(yīng)道: “我無法想象一個人格化的上帝——一個會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或是審判自己的造物的上帝。我們對可知世界的少得可憐的了解,揭示出一定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精神;而我的宗教虔誠正是在于對至高精神的一種謙卑的贊賞。我堅信這難以理解的宇宙揭示了至高理性力量的存在,這種堅信形成了我對上帝的看法?!?/p>
愛因斯坦關(guān)于上帝最著名發(fā)言來自于一封電報,在這封電報里來信者讓愛因斯坦用不超過 50 個字來回答此問題,而愛因斯坦只用了 32 個:
我信仰 史賓諾莎 的上帝,他以萬物之秩序示現(xiàn),不會干涉人的命運(yùn)和行為。 [1]
1997 年的一期《懷疑論者》( Skeptic )雜志(第 5 卷下半月刊)里面,我們首次完整披露了愛因斯坦討論上帝問題的一批信件。信是從一個名叫蓋 · H · 拉納(Guy H. Raner)的美國二戰(zhàn)退役海軍老兵那兒獲得的,拉納曾就上帝問題與愛因斯坦通過信。第一封信發(fā)自美國海軍布干維爾號護(hù)航航母,日期為 1945 年 6 月 14 日,拉納敘述了他在船上和一個受過耶穌會教育的天主教官員的談話。這位官員稱,一位基督教牧師用無可辯駁的三段論使愛因斯坦從無神論者變成了有神論者, “這三段論是:一項設(shè)計需要一個設(shè)計者;宇宙是一項設(shè)計;因此必然存在一位設(shè)計者。 ” [2]
作為回應(yīng),拉納指出宇宙學(xué)和演化理論充分解釋了世界上最為明顯的設(shè)計, “而且即使存在這么一位 ‘設(shè)計者’,他也只是個重組者并非創(chuàng)造者;再假設(shè)有這么個設(shè)計者,你就不得不假設(shè)還有設(shè)計者的設(shè)計者,等等等等。這樣你就回到了原點(diǎn),類似于地球是在象背上的說法——大象站在一只巨大的龜背上,然后烏龜疊著烏龜再疊著烏龜,如此往復(fù)?!?/p>
愛因斯坦在此時已聞名于世,時常會收到上百封這樣的信件,許多都來自杰出的學(xué)者和科學(xué)家。因此,對愛因斯坦來說,給太平洋中央某軍艦上的一個下等海軍少尉寫信,這足以表明這個故事讓他有多生氣。1945 年 7 月 2 日,愛因斯坦回?fù)袅耍?/p>
我在 6 月 10 日收到了你的來信。 我生平從未跟耶穌會的神父說過話,并且我對編造 關(guān)于我的謊言這種放肆的行為感到很驚訝。當(dāng)然,在一位耶穌會神父看來我是、并且一直是個無神論者。你的辯駁在我看來非常正確, 闡述得再好不過了。 在處理地球以外事物的過程中使用擬人化的概念往往存在誤導(dǎo)——這是一種幼稚的比擬。 就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而言,我們必須謙卑地贊賞這個世界美麗而和諧的構(gòu)造,僅此而已。
4 年后,1949 年,拉納再次致信愛因斯坦,尋求澄清: “有些人可能(將您的信件)解讀為:在一個耶穌會神父看來,除了羅馬天主教徒以外的任何人都是無神論者,而您實際上可能是一個正統(tǒng)的猶太人,或是自然神論信仰者,或者別的教徒。您是否有意為此類解讀留下余地,還是說您是字典含義中的無神論者,即: ‘不相信存在神或者上帝’?” 愛因斯坦在 1949 年 9 月 28 日回應(yīng)道:
我反復(fù)說過,在我看來人格化的上帝是幼稚的。 你可以稱我為不可知論者,但我并不具有專業(yè)無神論者那種十字軍般的精神, 他們的熱情大多來自于一種從青年時期接受的宗教教育的束縛中痛苦的掙脫。 我更傾向于一種謙卑的態(tài)度, 以反映我們在智力上對自然 和人類本身理解的微弱。
排版:昕旸
題圖來源:pixabay
注釋:
[1] 該內(nèi)容在暢銷傳記《愛因斯坦:他的生活和宇宙》一書中有記載。原句為: I believe in Spinoza's God, who reveals himself in the lawful harmony of all that exists, but not in a God who concerns himself with the fate and the doings of mankind.
[2] 耶穌會,天主教的主要修會之一,以教育與傳教為主要任務(wù),在歐洲興辦了許多大學(xué),培養(yǎng)出的學(xué)生也活躍于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的如笛卡兒、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