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云南火腿的腌制技術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云南火腿外表呈蠟黃色,切開后瘦肉呈桃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或微帶紅色,氣味芳香濃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制作方法如下。(1)原料腿的選擇 腌制火腿的最佳氣溫是10℃左右,選用胴體質量約100千克的鮮豬,取其后退做原料,在豬脊后倒數(shù)1節(jié)—3節(jié)腰椎處,順關節(jié)從腰椎處切下成橢圓形的鮮腿。熱的鮮腿應放在陰涼通風處,逐只攤開,晾12—24小時,直至肉涼透。(2)修整 刮除腿上的殘毛,將皮面清理干凈,然后用菜刀將鮮腿的邊緣修齊,使腿端面呈圓形,整體形似琵琶,將肚囊皮,膝關節(jié)處的油膜和肌肉上的浮油除凈,挑斷血管,擠出血管中的殘血。(3)腌制 云南火腿的腌制一般采用干擦法,用鹽量和腌制方法對火腿的色澤、香味和成型都有很大影響。用鹽量為鮮腿質量的5.5—7.0%,精鹽和磨粗鹽各50%,混合均勻,碾細過篩,然后在豬腿上加鹽干搓,分3次用完鹽。擦鹽的方法是:①擦第一道鹽,用鹽量為肉質量的2—2.5%。將鮮腿放在案板上或簸箕里,從豬腳爪搓起,然后由下而上,由皮外向肉里,敷鹽揉搓,用力來回搓揉至肉出水,隨即再加上一層鹽,注意在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和血管及肉厚的部位多敷鹽,但用力勿過猛,以免損傷肉的組織,每只腿約需搓5分鐘,搓完第一道鹽后將腌腿堆疊在篾笆上,腿桿向內壓疊,每堆碼10—20層,兩腿之間用竹片隔開。以后每隔3天,將腌腿上下交換翻堆1次。②搓第二道鹽,用鹽量為腌肉質量的3%。腌制方法同上,由于皮面以濕潤變軟,這道鹽很容易擦上。③搓第3道鹽,用鹽量為腌肉質量的3%,腌制方法同上。但更為簡易。腳桿和皮膚稍加力揉搓,微敷一些鹽,在骨關節(jié)和肉厚處多搓揉和敷鹽。鮮腿經(jīng)過3道敷鹽,堆碼3詞 ,共15—20天,一般即可腌透。腌透的火腿仍呈紅色,不粘鹽粒,則表明尚未腌透,應在搓1道鹽。(4)上掛 用直徑約0.8厘米,長20厘米的稻草繩,打雙套結于火腿小腿關節(jié)處,掛在通風的屋橫梁或木架上。腌腿上掛后,應經(jīng)常檢查,防止蒼蠅、老鼠危害,如發(fā)現(xiàn)火腿上有裂縫,應及時用腿上的油鹽將其補平。(5)成熟 腌火腿上掛3個月后,開始發(fā)出火腿的香味,再經(jīng)過半年即成熟可食。若繼續(xù)發(fā)酵,2—3年后,所得的火腿色、香、味更佳。編輯:柳曉林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