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薔薇科木瓜屬,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10米,葉片橢圓卵形或橢圓長圓形,稀倒卵形,長5-8厘米,寬3.5-5.5厘米,葉柄長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齒;果實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暗黃色,木質(zhì),味芳香,果梗短?;ㄆ?月,果期9-10月。木瓜樹干挺拔,花艷果香,葉色濃綠,冬季落葉后枝干剛勁,頗具陽剛之美,常用于制作直干式、斜干式、雙干式等不同形式的大樹型盆景。一、木瓜盆景選材用于制作盆景的木瓜既可從小苗培養(yǎng),常用播種、扦插、高空壓條和嫁接的方法養(yǎng)殖;也可用園林部門淘汰的老樹,經(jīng)鋸截后使主干達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栽入瓦盆或地下“養(yǎng)坯”,并培養(yǎng)新的造型枝,經(jīng)修剪、蟠扎、牽拉后使之成型,注意將較大的傷口作適當修飾,使其隨和自然,達到“雖是人為,猶如天成”的藝術效果,最后再移入細盆觀賞。二、木瓜盆景養(yǎng)護木瓜的移栽和翻盆宜在早春進行,應帶有土坨,并將主根剪短,多留側根。用中性至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栽種,并施以腐熟的餅肥末作基肥。成活后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4月初向葉面噴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使花蕾健壯,給以后的開花結果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由于盆栽土壤較少,養(yǎng)分有限,座果不能太多,一般每盆留3至5個果實即可,其余的果實應及早摘除,以免消耗過多的營養(yǎng),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每月施一次 “礬肥水”,以防止土壤堿化,并使果大味香。養(yǎng)護中經(jīng)常打頭摘心,以保持株形都優(yōu)美。冬季落葉后對植株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壯枝,使來年花繁果豐。木瓜耐寒,冬季可留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最好能將花盆埋入地下,也可置于0℃以上的室內(nèi),溫度過高植株會提前發(fā)芽,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故最高溫度不要超過10℃,以使植株充分休眠。每1至2年的早春翻盆一次。 三、病害防治已報道的宣木瓜病害種類約有10余種,其中以輪紋病、炭疽病、灰霉病、銹病、葉枯病、干腐病、褐斑病等危害較為嚴重,以上病害的主要表現(xiàn)及防治方法主要有:1、輪紋病輪紋病危害宣木瓜的枝干、葉片和果實。當年生枝干受害后,初為紅褐色水漬狀點,后從中間隆起呈疣狀并逐漸擴大成斑;當擴至枝干一半時,病斑處發(fā)脆,枝干在風等機械外力作用下折斷。多個小病斑密集呈粗皮狀并隨枝干增粗而擴大,可存活數(shù)年致使整個樹干枯死。在葉片和果實上,病斑水漬狀呈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并伴有黑色小點(即病原物)。2、炭疽病炭疽病危害果、枝、葉。發(fā)病初期,果實上的“小褐點”迅速擴大成斑致使整個果實腐爛,病果在濕度大的情況下產(chǎn)生粉紅色黏液,失水后成僵果。輪紋病、炭疽病皆以病原潛伏于病枝、果中越冬,遇高溫高濕條件即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和復染。發(fā)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后的每一次降雨。傳統(tǒng)防治除冬季修剪病枝、清除僵果病葉并集中燒毀的農(nóng)業(yè)防治外,還采用在冬季噴施3-5度石硫合劑、4月底噴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5月底6月初噴75%百菌清500倍液2次以上。3、灰霉病灰霉病是宣木瓜苗木生產(chǎn)和木瓜林早春萌芽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隨殘枝病葉混入土壤越冬,翌年氣溫升至15℃以上、濕度達90%以上時再侵染木瓜幼苗的莖、嫩梢和葉片,受害的木瓜幼苗葉片如水燙一般;幼莖、嫩梢由染病初期的褐色小點而擴散為一圈,造成病變以上部位萎蔫形成立枯或枯梢,病莖葉在高濕度情況下長出一層灰色霉狀物(即病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傳統(tǒng)防治十分重視該病的冬季預防以達到清除病原的目的,即在冬季利用修剪清除病枝及病葉、早播、地膜覆蓋以增溫促苗早出和早木質(zhì)化、施足底肥及少用追肥等方法以提高苗木的抗病力。育苗時,土壤消毒尤為重要,中國臺灣華裔植物病理學家柯文雄首創(chuàng)“處女土育苗法”值得借鑒。苗木出土后,用1:0.5:200波爾多液每周噴灑1次,連用2-3周;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每10天1次,噴2-3次。發(fā)病期間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50%苯來特防治。編輯:劉佳欣審核專家:山西省陽曲縣蔬菜辦溫變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