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黃芪種子種苗繁育技術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nóng)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1 選地和整地黃芪種子種苗培育對土壤質(zhì)量要求較高,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沫h(huán)境特點,選擇適宜黃芪種植的地塊。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處于山西東北部,位于桑干河支流—渾河中上游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溫度6.45℃,年有效積溫2 783℃,無霜期142 d,日照時數(shù)2 696 h,年降雨量424 mm,相對濕度51%。晝夜溫差大,水源充足,地理條件優(yōu)越。渾源縣的黃芪種植面積超過1.73×104 hm2,種植經(jīng)驗豐富。黃芪種子種苗培育的選地是關鍵,由于黃芪喜光、耐旱,土壤水分含量過大、土質(zhì)黏重不適于黃芪生長。因而可以選擇向陽地塊,保證土質(zhì)疏松和肥沃,以沙質(zhì)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為佳。高原邊緣地帶,光照充足,少低洼、排水性強,選擇向陽坡地或地形較平坦地段即可。黃芪種子育苗完成選地后,需要進行整地。整地主要是在播種黃芪種子前,選地和整地是為了給黃芪培育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采用挖掘機進行整地,深度60 cm以上,整地時間最好是7月—8月上旬,這樣不僅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且雜草大幅度地減少,對以后的田間管理中耕除草帶來很大的幫助,有利于黃芪健康正常的生長。2 施肥黃芪種子種苗培育前需要施基肥,每0.067 hm2田地施用的基肥量應該在3 000~4 000 kg,復合肥25 kg。整地時0.067 hm2施2 000 kg完全腐熟達到無公害標準的農(nóng)家肥和25 kg過磷酸鈣,或施100 kg生物有機肥料。將基肥均勻撒于地面,然后翻入土壤混勻。3 種子選擇黃芪用種子繁殖。首先選擇優(yōu)良的道地性品種,選擇上年采收、籽粒飽滿、種皮黃褐色或棕黑色、發(fā)芽率為70%以上的(一級、二級)優(yōu)良黃芪種子。4 黃芪種子處理4.1 催芽處理黃芪種子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催芽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沸水浸泡,提高環(huán)境溫度幫助種子發(fā)芽,也可以利用河沙搓擦,去除種子外衣和表皮。河沙搓擦時,取一定量的黃芪種子,再取種子量2~3倍的河沙,兩者混合攪拌,以搓擦的方式幫助種子去除種皮,但是操作力度不能過大,不能損傷種胚,這也是黃芪種子播種前的必要處理。沸水催芽是選擇一定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種子,加入沸水攪拌后再倒入涼水,水溫控制在40℃左右。種子一般需要浸泡2~4 h,待種子膨脹后撈出蓋上棉布或薄膜。黃芪種子經(jīng)過搓擦和催芽后,內(nèi)部溫度升高,萌芽更快,幼芽萌動后可播種。4.2 藥劑拌種選用高巧拌種,促進植株健康協(xié)調(diào)生長、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安全、環(huán)保、無公害。30~50 mL兌適量清水,拌15~25 kg種子,陰干后播種。5 播種黃芪種子的播種時間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最遲不能超過9月中旬這是因為渾源縣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季干旱、多風,氣候干燥、氣溫、降水穩(wěn)定,適宜植被生長和農(nóng)作物種植,冬季氣溫比較低出苗遲難以越冬。播種采用開溝條播。用當?shù)刂粠хf頭的木犁,人力或畜力拉犁,開5 cm左右的淺溝,兩條溝間的距離保持45~50 cm,將開溝時翻出的土塊、雜草根、石塊再次用镢頭打碎或拾撿出地塊外。將處理好的種子按播種量均勻撒入溝內(nèi),播種后覆土1~2 cm厚,稍加鎮(zhèn)壓。0.067 hm2播種量為3~5 kg。也可以采用撒播,把黃芪種子均勻地撒在地上,然后用耙摟或耱蓋把種子覆于土下。種子播撒后要進行田間管理,包括除草、防止病蟲害等,黃芪出苗前要保證土壤的濕潤度,每天按量澆水,及時清除雜草。同時防治病蟲害和鼠害等,常見的有蚜蟲和跳甲等。6 查苗、補苗、間苗播種齊苗后(播種后20 d左右)應及時進行查苗補苗,對于缺苗斷壟的地塊進行補種。補種時在缺苗處開淺溝,將種子撒于溝內(nèi),覆少量濕土蓋住種子即可。補種時間不得太晚。補苗時在缺苗處開15 cm深的溝,將健壯苗壓平放于溝內(nèi),后覆濕土將溝填平。苗高8 cm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苗高12 cm左右時進行第2次定苗,以后每年中耕除草時將當年長出的小苗和壟背苗除去。定苗后行距保持45~50 cm,株距保持10 cm。間苗方法:結合中耕除草,用小鋤或?qū)? cm左右的小鐵鏟將弱小苗、病蟲苗、變異苗、多余苗除去。7 育苗移栽黃芪種子出苗到一定程度需要進行移栽,移栽是種苗培育最后關鍵性部分。種子播種后的當年9月—10月即可進行挖采、移栽,也可以根據(jù)種子發(fā)育及種植情況,延長到第二年的4月再進行挖采。挖采幼苗的常用工具有鐵鎬、鐵鍬等,挖采過程需要注意使用力度,防止鏟斷根莖或鏟傷幼苗外皮。主根長度達到20 cm及以上、根部無分叉且直徑在0.5~0.8 cm左右的種苗即可判斷為優(yōu)質(zhì)種苗,可用于大田種植。黃芪種苗移栽時要利用農(nóng)作工具開溝種植,行距25cm以上、苗距10 cm以上,溝深25 cm及以上。每0.067 hm2土地栽植的黃芪種苗一般為2×104棵。種苗的根部平放在溝內(nèi)或斜放在溝坡,之后是施肥、鎮(zhèn)壓和保墑。黃芪種苗培育移栽后需要進行長期的田間管理,根據(jù)土壤水分變化情況及幼苗生長需求,及時灌溉,防止土壤因過度干旱而板結,影響幼苗存活。8 育種采收兩年生黃芪開花結籽,夏、秋季當果莢成熟下垂、種子變?yōu)樽睾稚珪r應及時采收,否則種子易散失。果莢采回后,曬干脫粒,除凈雜質(zhì),通過風選或水選,剔去癟籽和被蟲蛀的種子。選籽粒飽滿而有褐色光澤的優(yōu)質(zhì)種子播種,北方干旱地區(qū)可隨熟隨采。為了提高黃芪種子的質(zhì)量和產(chǎn)量,留作育種的黃芪要適時追肥,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編輯:郭瑞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機化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 張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