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育成羊的飼養(yǎng)管理事宜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育成羊是指羔羊從斷奶后到第一次配種的公、母羊,多在5~18月齡,其特點是生長發(fā)育較快,營養(yǎng)物質需要量大。如果此期營養(yǎng)不良,就會顯著地影響到生長發(fā)育,從而形成個頭小、體重輕、四肢高、胸窄、軀干淺的體型。同時還會使羊體型變弱、被毛稀疏且品質不良、性成熟和體成熟推遲、不能按時配種,進而影響一生的生產性能,甚至失去種用價值。所以,培育好優(yōu)質的后備種羊,是提高羊群整體水平的關鍵。育成羊斷奶后,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并給予充足運動,以培育后備種羊。公、母羊要分群飼養(yǎng),以防早配和近親交配。弱小羊只要單獨飼養(yǎng),必要時可多補料;對不留種用的羊只進行育肥,并及時出欄。育成公羊10月齡后方可配種,配種羊要及時進行精液品質檢查,無精或死精的公羊要及時予以淘汰; 育成母羊6~7月齡后、體重達到成年母羊體重的70%時才能配種。對不發(fā)情的母羊可用公羊誘情;發(fā)情癥狀不明顯的母羊可用試情公羊試情,并進行細微觀察,發(fā)現其發(fā)情后可及時配種。選擇合適的育成羊留作種用是羊群質量提高的基礎和重要手段,生產中經常在育成期對羊只進行挑選,把品種特性優(yōu)良的、高產的、種用價值高的公羊和母羊選出來留作繁殖用,不符合要求的或使用不完的公羊則轉為商品生產使用。生產中常用的選種方法是根據羊本身的體形外貌、生產成績進行選擇,輔以系譜審查和后代測定。育成期的育成羊有斷奶造成的應激和生長快速而相對營養(yǎng)不足的問題。因此,斷奶后的育成羊不要同時斷料,即便在放牧時也應繼續(xù)補料。公、母羊在發(fā)育近性成熟時應分群飼養(yǎng),進入越冬舍飼為主、放牧為輔,每天每只羊應補喂混合料0.2~0.5千克,公羊應多于母羊的飼料定額。最理想的飼料是豆科干草、青貯料、青干草及混合精料。此時應定期抽測體重,檢查發(fā)育情況。注意觀察母羊發(fā)情情況。編輯:郭靜審核專家:梁茂文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