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稻米的生產技術難點是病蟲草害的控制,生產中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病蟲草防治計劃,充分利用品種抗性及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減輕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再輔之以生物、物理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病蟲草害控制的基本方法:選用抗病蟲水稻品種;選擇合理的茬口、播種時期以避開病蟲的高發(fā)期;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輪作措施減輕或控制病蟲草害;采用稻鴨共作、稻田養(yǎng)魚等種養(yǎng)結合的方法來控制病蟲草害;充分利用和保護天敵來控制病蟲草害;采用機械誘捕、燈光誘捕和物理性捕蟲措施防治病蟲害;采用人工,動物、機械、秸桿覆蓋的方法除草。緊急情況時可施用經認證機構認證的植物農藥、生物農藥。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產品防治病蟲草害。禁止使用抗生索制劑及復配劑。
1.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防治上以農業(yè)防治為主,重點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曬田等水稻健身栽培等措施來增強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如病害嚴重時,選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物農藥防治。
(1)稻惡苗病
又稱白開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鑿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tài)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fā)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jié)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fā)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2)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廣,為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還使稻米品質降低。稻瘟病的發(fā)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種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品種抗病性的相對穩(wěn)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而發(fā)生變異。肥水管理的好壞是影響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是影響病害發(fā)生流行的必要條件。
(3)稻紋枯病
對發(fā)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0%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岡霉素水劑100~150毫升,或井岡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4)水稻稻曲病又稱偽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該病只發(fā)生于穗部,為害部分谷粒。選用抗病品種,北方稻區(qū)的京稻選1號、沈農514、豐錦、遼梗10號等發(fā)病輕。
在稻曲病常發(fā)期,將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防治:使用奧力克稻瘟康50毫升加大蒜油15毫升,對水15kg進行噴霧,并添加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硅等,進行全株噴霧,3天用藥2次。改進施肥技術,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淺水勤灌,后期見干見濕。避免病田留種,深耕翻埋菌核。發(fā)病時摘除并銷毀病粒。
氟硅唑咪鮮胺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農用抗菌素120 防治,或用2%福爾馬林或0.5%硫酸銅浸種3~5小時。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劑150~200克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畝用14%絡氨銅水劑250克,稻豐靈200克,或5%井岡霉素水劑100克,對水50升噴灑。用50% DT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對水60~75升。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60~5克,以水稻抽穗前7~10天為宜。每畝用12.5%紋霉清水劑400~500毫升;或12.5%克紋霉水劑300~450毫升;或5%井岡霉素水劑400~500毫升,對水37.5千克噴霧。殺菌農藥可減至每畝300毫升,對水噴霧。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