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20~40日齡雞多發(fā)。其特征為突然發(fā)病,病雞腹瀉,精神沉郁,法氏囊腫大、出血,腎腫大和肌肉出血。
幼雛至中雛期間突然發(fā)病,初期體溫升高,排白色水樣稀糞,減食,抑郁,羽毛蓬松,戰(zhàn)栗,眼球充血;后期脫水,體溫下降至35℃,衰竭而死。感染率近100%,死亡率10%~40%。法氏囊水腫、出血,漿膜上有蛋黃色膠樣滲出物,總行條紋明顯,感染后3天,體積增大2~3倍,后逐漸萎縮,8后天為原重量的1/3,呈暗灰色。肌肉有小出血點,腺胃腫脹出血,腎脾腫脹,尿酸鹽沉著,胰腺變性。
防治措施。最主要、最直接的預(yù)防措施是接種疫苗,疫苗分活苗和滅活苗兩類。推薦免疫程序,對于母源抗體水平正常的雞群(種雞在產(chǎn)蛋前和35周齡時各注射油佐劑滅活苗1次及其后代),一般多采用12~14日齡中等毒力弱毒苗免疫1次,18~20日齡加強免疫1次,種雞必須在產(chǎn)蛋前和35周齡時各注射油佐劑滅活苗1次。對低或無母源抗體的雞群,用弱毒力苗(如D78)或1/2~1/3劑量的中毒力苗盡早免疫,5~7日齡時第一次免疫;14~16日齡用中等毒力疫苗第二次免疫。若母源抗體參差不齊或?qū)贵w情況不了解時,5~7日齡首免,用弱毒;12~14日齡第二次免疫,用中毒力疫苗;18~20日齡第三次免疫,用中毒力疫苗。
治療
1.在發(fā)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黃抗體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中草藥方劑:1%~2%生石膏,大清葉、板藍根、黃芪、柴胡、甘草??梢詼p輕病癥,控制疫情。
3.提高雞舍溫度,避免應(yīng)激反應(yīng),在飲水中加入“腎通靈”,有利于減少對腎臟的損害,促進病雞體質(zhì)恢復(fù),適當(dāng)降低飼料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降到15%左右),同時提高維生素含量,投服對癥的抗病毒藥和抗生素,防止繼發(fā)感染。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養(yǎng)殖技術(shù)試驗基地生產(chǎn)部長左珍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