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zhèn),茶客在茶館喝茶、聊天。
(王文/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飲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喝茶不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樂事,也是健康生活的象征。但是,愛喝茶并不等于一定能喝對,不當?shù)暮炔枇晳T不僅對人體無益,還有可能會損害人體健康。今天就為大家梳理5條關于喝茶的正確做法,一起來學習吧。
1. 根據(jù)個人體質選擇茶葉。《生命時報》刊文稱,體質弱、氣血薄、脾胃虛、水腫體質的人以及老年人普遍不適宜喝綠茶,而體質更差一些的人最好不要長期喝茶。另外,對于如今較為流行的花草茶,中醫(yī)認為其多有發(fā)散的性質,容易使人產(chǎn)生虛火,導致面部發(fā)癢或上火起疹。
2. 不同人群飲茶量不同。據(jù)東方網(wǎng)報道,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飲茶6-10克,分2-3次沖泡最佳;而對于體力勞動量大、體能消耗多、進食量大的人,尤其常處于高溫環(huán)境或接觸有毒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量可提高到20克左右;至于孕婦和兒童,則應適當減少飲茶量。
3. 喝茶需適量,當心喝茶過量引發(fā)“茶醉”。酒喝多了會醉,茶喝多了一樣會“醉”。中國新聞網(wǎng)提到,茶堿進入人體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但若攝取過量,則會破壞人體內(nèi)部電解質的平衡,還會抑制胃部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這可能會導致心悸等癥狀發(fā)生,嚴重時還會令人產(chǎn)生失眠、頭痛、惡心及站不穩(wěn)的情況。
4. 避免飯后喝茶。華龍網(wǎng)提到,吃飯后喝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此外,茶葉中含有的茶堿會干擾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造成食物微量元素(尤其是當多種微量元素如鈣、鋅、鐵等與茶堿同時存在時)的吸收率明顯下降。
5. 服藥期間應謹慎喝茶。《今晚報》刊文稱,茶水會影響某些藥物(包括補益類中藥、酶類助消化藥、含鐵鋅鈣的藥物、阿司匹林等酸性藥物、抗生素與強心藥物等)的藥效,因此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最好不要喝茶。如果必須喝茶,也應盡量在服藥兩個小時后再喝。(王亞宇)
本文由北京市首鋼醫(yī)院內(nèi)科主任姚震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