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yī)曉護 的第 2371 篇文章
冬春交替時節(jié),流行病好發(fā)季節(jié),為了防止疾病對個人的損害、對環(huán)境的危害,全科對傳染性疾病的解讀以及三級預防的理解梳理了一下,傳染性疾病防患于未然,止于源頭,保護好自己,管理好傳染源,控制好傳播途徑,對于傳染性疾病的流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
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fā)病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因此發(fā)現(xiàn)后應按規(guī)定時間及時向當?shù)胤酪卟块T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肺炎屬于乙類傳染病歸入甲類管理。
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人群(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引起,病原體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蟲。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或者寄生蟲等。
傳染病傳播(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傳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發(fā)生和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染,糞口傳染,接觸傳染,垂直傳染,血液傳染,空氣傳播,氣溶膠傳播。
【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
【糞口傳染】
由飲食過程可導致進食者感染,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如霍亂、A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弓型蟲感染癥。
【接觸傳染】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親吻患者,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后,在環(huán)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目的的間接接觸傳播。
【垂直傳染】
垂直傳染專指胎兒由母體得到的疾病。例如AIDS和乙型肝炎等。
【血液傳染】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個個體身上的過程即血液傳染。
【空氣傳播】
可通過空氣傳播的顆粒,一般直徑小于5um,能長時間遠距離散播后仍有傳染性。
【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是指在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顆粒直徑一般在0.01-10um之間。飛沫和空氣傳播都屬于氣溶膠傳播,目前廣泛提到的此類傳播可以理解為短時間懸浮在較小空間內的氣溶膠顆粒造成的傳播。比如帶有感染者糞便的抽水馬桶產生的瞬間氣溶膠,曾有感染者打噴嚏的電梯等小型密閉空間內雖感染者已經離開但短時間內進入仍有氣溶膠傳播風險。
了解各種傳染病
1) 呼吸道傳染?。毫餍行愿忻?,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非典型性肺炎等-----空氣傳播。
2) 消化道傳染?。夯紫x病,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水,飲食傳播。
3) 血液傳染?。阂倚透窝?,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生物媒介等傳播。
4) 體表傳染?。貉x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等-----接觸傳播。
5) 性傳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接觸傳播
6) 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性肺炎主要以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全科預防: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
病因(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前),既包括針對健康個體的措施,也包括針對整個公眾的社會措施。如果在疾病的因子還沒有進入環(huán)境之前就采取預防性措施,則稱為根本性預防。首先尋找傳染病的一級預防就是需要控制傳染源,包括潛伏期病人,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隔離好傳染源,消毒環(huán)境,注意個人防護,預防疾病擴散。目前新冠病毒肺炎的追根溯源及對于疾病的治療經驗回顧性總結疾病可能存在的傳播途徑,需要及時更新,高度重視和執(zhí)行,從源頭抓起,控制好傳染源播散。
二級預防
疾病的臨床前期,非傳染?。骸叭纭保ㄔ缙诎l(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傳染?。骸拔逶纭背恕叭纭?,尚需“疫情早報告及患者早隔離”,目前新冠型肺炎的“五早”嚴格按照國家衛(wèi)健委及時更新的診療指南參考執(zhí)行。醫(yī)院則守住門口,控制入口,入院病人均查體溫和流行病調查進行篩選,進入醫(yī)院分診就診,獨立設置發(fā)熱門診,門診醫(yī)護及工作人員全面防護,發(fā)熱門診醫(yī)護人員專業(yè)防護,發(fā)現(xiàn)疑似病例及時上報隔離,經專家組會診及進一步核酸檢測明確診斷,并進入隔離病房進行傳染病的隔離??浦委煛?/p>
三級預防
臨床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措施。經過臨床診斷標準明確的患者經過傳染病隔離治療,好轉有解除隔離指征的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到??崎T診定期復查隨訪,減緩疾病并發(fā)癥的發(fā)展。若有后遺癥者,則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新冠病毒性肺炎又稱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由于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初始多以發(fā)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并逐漸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嚴重表現(xiàn),多數(shù)患者預后良好。部分嚴重病例可出現(xiàn)ARDS或膿毒血癥休克等危重癥。它的傳染源為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癥狀的感染者。傳播途徑可以人傳人,以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染為主要途徑。潛伏期1-14天左右。
新冠病毒2019-nCoV對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 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目前新冠疫情期間,建議佩戴一次性手套,消毒家庭環(huán)境,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臺面。可以用熱水,水溫約60度以上(避免燙傷)清洗衣物床上用品。
對于個人,要注意調整生物鐘,可以適量運動,保證睡眠質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注意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沖馬桶時應蓋上馬桶蓋;居室注意通風保持房間整潔衛(wèi)生;注意佩戴口罩,盡量少出門。不聚餐、不組織家庭或集體活;注意手衛(wèi)生、居家服不外穿、勤洗漱、注意不隨地吐痰、咳嗽和打噴嚏盡量不對他人、與人交流保持1米安全距離,飯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等。
疫情期間配合大家做好自我的管理,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正確認識新冠肺炎,不恐慌不謠傳,科學對待傳染病,配合上級部門做好疫情期間管控要求,是大家的責任和義務。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同仁醫(yī)院
全科主治醫(yī)師 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