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進化的歷史長河中
我們人類只是一個「后來者」
微生物在億萬年前
就已經悄無聲息地占領了地球
它們小到肉眼都看不見
卻是人類健康不可忽視的「敵人」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食源性疾病中很大一部分即是由這些 小小微生物 污染食物所造成的。下面介紹的就是微生物中足夠厲害的「優(yōu)秀」代表。
冰箱本身不具備滅菌功能,它的低溫度環(huán)境抑制了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并抑制酶的作用來推遲食物的腐敗變質現象,然而 嗜冷菌 卻仍可繁殖,引起冷藏食物的腐敗。
嗜冷菌(psychrophile)是一類菌的總稱,這類菌一般在-15~20°C之間最適宜生長,由于這個溫度段與其它菌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段相比要冷許多(普通細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5~40°C),故此得名嗜冷菌。
嗜冷菌種最常見的為 耶爾森菌 和 李斯特菌 。
李斯特菌為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產單核李斯特菌是最重要的種,這種細菌可以存活于多種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在冰箱冷藏室4℃的條件下,就可持續(xù)生長繁殖,在0℃環(huán)境中也能緩慢生長,甚至在-20℃也可以存活長達1年。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李斯特菌比大多數常見的細菌更為致命,故被稱之為「冰箱殺手」。
耶爾森菌中主要的是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在冰箱冷藏室能存活和繁殖,其引起的腸炎,被稱為「冰箱腸炎」。
除嗜冷菌外,許多細菌在-10℃以下繁殖速度變慢,大約在冷凍庫-15℃時停止繁殖。不過,這并不代表細菌已經死了。一旦回到室溫,細菌還是會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危險。
冰箱中其他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耐寒的菌包括: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志賀菌和一些霉菌。
這些病原菌主要存在于乳制品、牛奶和一些肉類,尤其是牛肉、冰淇淋、沙拉、蔬菜中。我國近年來的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結果顯示,產單核李斯特菌在 生肉 和 即食食品 中污染率最高。
如果誤食了被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后,輕者出現腹痛、腹瀉、發(fā)熱等腸道疾病,嚴重的甚至招致敗血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主要發(fā)生在孕婦、胎兒、新生兒、免疫力低下者及年長者。
為避免冰箱細菌危害健康,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 經常清潔冰箱:每月至少給冰箱清理一次。先把冰箱所有食物拿出來后,關閉制冷機,擦洗晾干后通風半個小時,致病菌基本上就很難在冰箱里面存活了。
● 食物放對位置:冰箱里囤積食物的種類越多、時間越長,冰箱里的“殺手”就越多。冰箱內食物最好不要超過7成滿,以利于冷空氣流通,確保溫度達標。牛奶最好購買一次性食用量,如實在食用不完,建議不要再次儲存。橙汁等飲料開封后蓋嚴再冷藏,一般不要超過48小時。
● 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熟的放在上面,生的放在下面,飯菜、熟食等從冰箱取出后需充分加熱后再食用。
以上科普內容選題源自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細菌耐藥性分析(2019)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
編輯 丨劉洋 趙娜
審校 丨李娜 李玉樂 董哲
監(jiān)制 丨吳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