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水稻土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網+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
收藏

旱地種小麥,濕田種水稻,這句話雖然看上去理所應當,但卻說明了土地對于作物生長的重要影響。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名,由于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加上數千年來農民的勤勞耕作與合理培肥,在太湖流域分布著聞名世界的太湖水稻土,太湖水稻土植稻期的田間景觀一年四季皆為郁郁蔥蔥。

太湖水稻土的精耕細作不僅歷史悠久,也是全國聞名,這片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許多種稻能手,上世紀五十年代江陰縣的農民勞模唐寶明就是其中一位。

一、土壤肥力是種植的基礎

太湖地區(qū)地跨江、浙、滬三個省市,是我國耕作歷史悠久的老稻區(qū)之一。解放前,這里水稻畝產不過二、三百斤,三麥畝產不過百斤。解放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斷發(fā)揮出來,實現了三麥趕水稻,水稻翻一番的增產指標。由于水稻栽培措施的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土壤肥力的不斷提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單季水稻畝產就已超過一千斤。

農業(yè)生產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肥沃的土壤是作物高產的基礎,培育肥沃水稻土是建設高產穩(wěn)產基本農田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水稻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土壤類型,分布很廣,以我國為例,南方紅壤地區(qū),東北黑土地區(qū)以及長江流域等均有連片分布的水稻土,每年夏季種植水稻,盛產大米。大米作為我國人民的主食,我們必須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云南紅土地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為此,為了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一定要大力培育肥沃水稻土;肥沃水稻土的培育過程因耕作制度而異,也隨生產水平的提高而變化,肥力水平越高,人為耕作的影響就越明顯。

二、水稻土的肥力特征是什么?

各地肥沃水稻土的性狀不盡相同,但共同特點是水、肥、氣、熱因素比較協(xié)調,養(yǎng)分適量,土體健壯,易于調節(jié),適于作物生長,高產穩(wěn)產。

1、適度的土壤滲漏:水是影響土壤的養(yǎng)分、空氣、溫度等狀況的重要物質條件,各地農民群眾十分重視“水調氣,氣調肥”和“水調溫,溫調肥”的作用。

在生產實踐中,農民群眾根據田面水是否易于落干,把水稻土的水分狀況分為“爽水”、“漏水”和“囊水”三種,以區(qū)別土壤的好壞。一般肥沃水稻土多為爽水田,它有適中的滲漏量,通氣爽水,保水保肥。既可更新土壤環(huán)境,改善土壤營養(yǎng)條件和環(huán)境,又可為土壤補充氧氣和將施入的肥料帶入根際。

漏水田的滲漏量過大,漏水漏肥,由于養(yǎng)分的過度稀釋或淋失,不利水稻生長。囊水田的土壤滲漏性極差,水多氣少,水分和養(yǎng)分的淋失雖少,但由于有毒物質的累積則會抑制水稻生長的代謝過程。

這些情況說明,水稻的營養(yǎng)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的好壞均受土壤滲漏情況的影響。調查資料表明,爽水田易于調節(jié),能為水稻高產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

2、良好的土體結構:肥沃水稻土具有良好的剖面結構,一般由四層組成,即深厚的耕作層,較為發(fā)育的犁底層,垂直節(jié)理很明顯的心土層和保水性較好的底土層。這四個層次既有各自的特點,又和諧地構成一個整體。

3、適量和協(xié)調的土壤養(yǎng)分:肥沃水稻土的有機質及其它養(yǎng)分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適量和協(xié)調。這是肥沃水稻土一個最重要的肥力特征。

綜上所述,水稻土是一種獨特的土壤類型,是在種植水稻或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耕作制下,經長期人為活動,使土壤發(fā)生一系列獨特變化而形成的一種土壤。

三、水稻土在不同垂直方向上顏色還不同?

下面,筆者以家鄉(xiāng)太湖地區(qū)的水稻土為例,具體描述水稻土的顏色特征。該特征主要表現在土壤剖面上,即垂直方向上,此外在不同地段,即水平方向上也有差異。根據太湖地區(qū)的自然地形地貌,可分四個區(qū)域來表述。

1、丘陵低山區(qū)

本區(qū)位于太湖地區(qū)的西部與北部,系綿亙的低山丘陵。山麓坡地與土質丘陵,多已修建梯田,引水種稻。經過多年種稻,已形成側滲水稻土,也稱馬肝土;由土壤剖面看到,耕作層為淺灰黃色,少量銹紋與鱔血斑點,以下呈現淺黃色,故有“馬肝”之稱。

2、太湖平原區(qū)

本區(qū)位于太湖的北部與東部,由黃土物質組成,平坦開闊,一望無際。在北部平原地區(qū),發(fā)育有漏水水稻土, 又名烏泥土,由其土壤剖面可以看出,耕作層灰黃帶銹紋斑點,其下由灰黃帶灰色膠膜與銹斑,經灰色,變成灰白并夾帶大量結核狀銹斑。

在村旁田與平原圩區(qū)交接地段,經人為耕耘,多發(fā)育為爽水水稻土,又名沙夾黃,土壤顏色可從土壤剖面看到,耕作層呈灰黃棕至暗黃棕,有銹斑,其下變成黃棕色,再經灰黃棕變成棕灰色,并帶有銹色斑點和石灰結核。

3、沖積平原區(qū)

本區(qū)沿長江和錢塘江兩岸,呈帶狀分布??煞譃楹7e平原與沖積平原二部分。沙性漏水水稻土多分布于沿江與河流兩岸,典型的土壤剖面顯示,耕作層為灰黃褐色,下為淡黃棕色,最底下是灰色沙土層。

沖積水稻土剖面(圖片來源:文獻1)

4、低洼圩田區(qū)

本區(qū)處于湖蕩洼地。由于排水與堆迭作用,形成了特有的土壤組合與復區(qū),以沼澤型水稻土為主。本區(qū)可分為多個亞區(qū),陽澄湖圩田區(qū):以圩田為主,土壤脫水后形成棱塊狀結構,漚改旱早期,漏水漏肥。

杭嘉湖蕩田圩田區(qū):質地較輕,沼澤化時間長,多出現灰色潛育層。其它圩田區(qū)多為丘陵平原交接洼地,質地多粘重,也經常出現灰白色潛育層。由圖看出,表層為泥炭層,青黑色,下為淡黃色,夾有鱔血班塊;深層為灰白色的潛育層。

參考文獻:

1、徐琪等,1980, 中國太湖地區(qū)水稻土,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編,1978, 中國土壤,科學出版社。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陳冬峰 李成保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評論
小林123456
太傅級
各地肥沃水稻土的性狀不盡相同,但共同特點是水、肥、氣、熱因素比較協(xié)調,養(yǎng)分適量,土體健壯,易于調節(jié),適于作物生長,高產穩(wěn)產。
2022-07-13
Bob zhang
秀才級
水稻民生之本????
2022-07-13
拼搏88888888
太傅級
水稻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土壤類型,分布很廣,以我國為例,南方紅壤地區(qū),東北黑土地區(qū)以及長江流域等均有連片分布的水稻土,每年夏季種植水稻,盛產大米。大米作為我國人民的主食,我們必須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2022-07-14